《承欢记》收视走跌,悬浮偶像剧的必然,但有一点,值得点赞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49更新:2025-09-14 18:10:52

4月11日,酷云数据显示《承欢记》首播当天收视率为1.6989%,次日下滑至1.4726%。这一收视率波动模式与常规电视剧的播出规律存在明显偏差,更趋近于由流量明星主演剧集的收视走势特征。

通常情况下,电视剧的收视率发展轨迹会呈现阶段性特征:首播当日通常保持稳定态势,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收视率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优质剧集往往能更迅速地拉动收视增长,而制作水平一般的剧集则攀升较缓。值得注意的是,《承欢记》在次日便出现显著收视下滑,这种异常波动往往意味着基础观众群体已发生流失。流量明星主导的剧集普遍存在叙事低端化、内容低龄化以及情节套路化等问题,导致首播期间吸引大量普通观众入场。当受众发现作品缺乏实质性内容后,便会逐渐流失。此时,剧集若想维持收视热度,主要依赖粉丝群体的持续支持。

从当前剧集内容质量分析,《承欢记》仍有收视率下滑的可能。预计其收视率将维持在1%左右的水平,而核心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粉丝,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而非传统电视。该作品被视为流量剧、悬浮剧和偶像剧的典型代表,其改编问题早在首播日便已引发讨论,此处不再赘述。剧集未能忠实还原亦舒原著的精髓,仅保留主线情节,对角色塑造与背景设定的加工明显失当,导致叙事与现实脱节。在现有改编情况下,收视率下滑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无法满足普通观众对真实故事与女性成长启示的期待,也难以为观众呈现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达。

《承欢记》当前面临的最大争议在于与普通观众的现实认知产生强烈冲突。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其一,剧中充斥着霸总、家族企业等元素,主角家庭掌握着数亿资产,经营着高端酒店,就连女主人设的闺蜜也拥有上海顶级珠宝店和二层小洋楼。如此高饱和度的财富象征,使得剧中人物始终处于经济无忧的状态。其二,即便制作方试图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设定来贴近现实,但女主依然享有优越的居住条件,这种设定既未能展现普通家庭的经济困境,也未能触及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压力。因此,该剧整体呈现出脱离现实基础的悬浮感,与大众期待的现实题材作品产生明显割裂。

该作品的另一个争议点在于过度依赖“霸总与富二代皆倾心于我”的叙事模板。开篇多集剧情呈现出明显的女主爽文特征,通过误会式情节引导霸总与女主产生情感纠葛,随后双方陷入双向奔赴的浪漫叙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当真正具备财富背景的角色登场时,其追求行为展现出令人质疑的卑微姿态,仿佛对富豪身份缺乏真实认知。这种将传统爽剧中“霸道总裁爱上我”与“富二代追妻”两大套路强行嫁接的做法,实质上是对观众审美疲劳的二次伤害。对于核心受众而言,此类财富堆砌的恋爱模式或许能带来短暂快感,但对普通观众则构成明显的精神排斥——毕竟这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情感想象,本质是低龄化、功利性的欲望投射。

《承欢记》的双重复合设定——缺乏底层视角的叙事与霸道总裁、富二代的恋爱桥段——可能对观众形成排斥效应,导致其收视表现难以突破预期。开播期间部分文章过度强调杨紫的"扛剧"能力,这种观点实则忽略了一个核心要素:真正决定收视率的,是剧本本身的质地。以当前剧情发展来看,若论剧本水准,恐怕难以支撑起收视高峰。不过该剧在婚恋议题上呈现了积极意义,首次将嫁妆问题置于显眼位置,使观众得以窥见当代城市婚恋观的某种真实形态。在第三集剧情中,女主父母为筹备更优质的嫁妆而商议出售首饰的情节,恰反映出"摒弃彩礼但重视嫁妆"的价值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念在较为封闭的地区往往与高额彩礼形成反差。

在当代都市环境中,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普遍认识到,青年婚姻中应体现双方家庭的共同支持。随着社会观念的演变,女方家长同样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提供嫁妆来展现支持,而非过分要求彩礼——这种摒弃物质攀比、倡导情感联结的价值观,正是《承欢记》所传递的核心理念。

该剧通过细腻的剧情刻画,生动诠释了现代社会婚嫁观念的积极转变。即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传递的这一正面价值观仍值得肯定。我认为这部作品应当获得认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社会教化意义,尤其在江西及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播放,能够有效推动传统婚俗观念的现代化进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具备先进教育理念的家庭早已摒弃彩礼制度,转而重视情感基础与平等互助。对于以婚嫁为名行买卖之事的父母,他们的行为确实令人遗憾,这种将子女视为交易筹码的观念,与现代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