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爆款新片来了!引进国内院线后还能爆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04更新:2025-09-14 14:08:00

1905电影网专稿 | 4月19日,两部海外新片《金的音像店》和《疯狂星期一》在国内院线正式上映。这两部影片在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首次亮相,并在展映环节引发广泛关注。《金的音像店》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主题,在展映后收获了高度评价,豆瓣评分为8.6分。而《疯狂星期一》则因其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成为展映期间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甚至引发国内创作者的改编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北影节策展团队通常会提前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新片,例如圣丹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从中筛选适合在展映环节呈现的作品。《金的音像店》曾入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未来创新奖,其聚焦纽约一家录像带出租店背后的冷门故事,展现出强烈的迷影气质,正是这种独特性吸引了策展团队的注意。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单中不乏具有相似风格的元电影作品,诸如《蒙太奇大师与我》《幽灵肖像》《Single8》《下一镜》等。其中《Single8》以日本特摄电影的经典元素为核心创作理念,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豆瓣开分高达8.4分。该片作为本届北影节冷门新片中异军突起的代表作,成功斩获高分评价,成为影迷热议的焦点。

去年北影节期间,《疯狂星期一》因独特的叙事结构引发抢票热潮,主创沙丹对此表示始料未及。影片通过创新的时间循环叙事设定,聚焦现代职场议题,精准戳中国内上班族群体的情感痛点,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该片在上影节再度选择展映,开票瞬间售罄的盛况进一步印证了其市场号召力,这也吸引了国内片商的关注,最终促成版权引进并登陆院线公映。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策展工作始终围绕两个核心理念展开:一方面精准匹配观众需求,通过引入最新修复版本及具有上映纪念意义的影史经典影片,向国内观众呈现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则注重发掘具有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全球新片,主动推荐给观众。沙丹指出,北影节作为连接国际与本土的重要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产业发展与电影交易,增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吸引力,同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近期两部从北影节引入的国际影片在本土市场表现不佳,并非唯一现象。《疯狂星期一》凭借零宣发策略引发关注,《金的音像店》则采用艺联分线发行模式,但二者均面临票房低迷的困境。这种现象反映出影片在缺乏明星号召力、题材局限性、档期选择不当、发行规模受限以及宣传投入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难以实现预期市场表现。对于片方而言,如何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实现‘破圈’传播,仍需持续探索与优化。

院线票房并非这些影片评估效益的唯一维度。“这是一个精密的算盘,不能简单用电影票房去衡量它的价值。”沙丹以《金的音像店》为例指出,此类影片本身缺乏院线爆红的基因,但其优质口碑具备长期价值释放的潜力。从北影节的发掘机制、艺联的引进放映,到电影下线后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艺术影院进行持续放映,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这种多渠道分发模式不仅为片商带来可观的收益,更能通过流媒体、电视、短视频平台等多元渠道实现价值最大化。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外片成功登陆院线后,相当于获得国内分销的“通行证”,后续在各类平台播出时均可显著降低报备申请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除关注具备市场潜力的导演外,国内引进片商近期表现出对影迷认可度高的“潜力型”创作者的倾斜。以今年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黎明的一切》为例,该片由日本青年导演三宅唱执导,已获国内片方版权收购。据透露,三宅唱此前作品《你的鸟儿会唱歌》《惠子,凝视》均曾在北影节展映并引发热烈反响,其个人作品回顾展更于去年覆盖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显著提升了中国观众对其的认知。这些积累为新作《黎明的一切》在国内市场铺路,据悉该片的引进报价较之前实现翻倍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北影节今年对“首映GALA”单元进行了升级,该单元汇集《达荷美》《厨房》《弟弟》《特技狂人》等海外新片,这些影片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在中国市场的首映。单元内影片的选择策略折射出行业对优质内容的重视,其作为首次公开放映的窗口,为后续引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境外影片引进方面,除已确定于5月17日登陆国内院线的《特技狂人》外,北影节策展团队表示其余影片均具备在国内院线及流媒体平台上映的潜力。目前已有国内发行方完成部分作品的版权采购工作,包括《完美的日子》《枯草》《邪恶不存在》等。以维姆·文德斯执导、役所广司主演的《完美的日子》为例,该片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学院奖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其在北影节仅安排两场放映却场场爆满的现象引人关注。据透露,片方实际具备增加放映场次的条件,因计划同步推进国内院线发行与流媒体平台分发,旨在为中国观众预留更充分的观影空间。

本单元重点推荐影片《弟弟》值得关注。该片为华人导演王湘圣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由陈冲主演。在圣丹斯电影节斩获剧情片观众奖后,影片定档7月26日北美上映,全球发行由焦点影业负责。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北京国际电影节鲜有放映北美未公映作品,而《弟弟》选择在中国内地率先放映,这一安排暗示其未来有望进入国内市场发行的潜在可能性。

近年来,北京电影 festival 的“天坛奖”主竞赛单元在选片策略上呈现出明显转变,除延续对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重视外,更侧重挑选叙事风格大众化、具备市场吸引力的影片。以《速度与爱情》和《恶世之子》为例,这两部曾入围前两届“天坛奖”的作品均成功登陆国内院线,展现出商业与艺术的双重价值。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入围影片《直面死亡的男人》的导演泰穆·尼基,其代表作《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曾在2022年斩获“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与最佳男主角三项殊荣,此次携新作再度入围。而《回到亚历山大港》则由《何以为家》导演娜丁·拉巴基主演,后者凭借前作在中国院线取得3.76亿票房佳绩,引发市场关注。这类与北影节保持长期联系的“老朋友”,通过电影节平台不断加深与中国观众的互动,同时提升了其作品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数据显示,若入围影片在展映期间获得良好口碑或斩获奖项,后续引进内地公映的概率将显著提升。

在沙丹看来,随着电影节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受众规模持续扩大,展映影片中老片比例逐渐降低,新片数量持续攀升。同时,能够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片也应不断增多,这成为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发展方向。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