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枭雄搞基!无下限戏说历史……北野武的这部古装巨制闹剧,真的失败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1更新:2025-09-14 06:13:56

北野武以其独特的风格闻名,被誉为兼具叛逆与温情的导演。在古稀之年,他推出了一部大胆创新的日本古装历史作品《首》。这部影片的创作历程历时三十年,从1990年代初构思剧本,到2019年出版原著小说,2021年完成拍摄,最终于2023年与观众见面,成为其导演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改编并非易事,北野武执导的第19部长片《首》标志着其职业生涯中制作规模最大的尝试,耗资15亿日元(约合6900万人民币),几乎触及日本真人商业电影的预算上限。此次执导古装题材的巨制,对于此前仅完成一部小格局剑戟片《座头市》的北野武而言,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至17世纪初)因其诸侯争霸、战事纷繁的独特历史面貌,加之通俗文学对历史情节的艺术加工,已在日本国民文化记忆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一时期作为影视、动漫与游戏创作的重要素材库,常被比作日本版"三国演义",其脍炙人口的程度,或许只有幕末题材才能稍作比拟。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为代表的"战国三杰",以及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其他大名,在持续不断的文学改编与戏剧化演绎中,已形成各自鲜明的历史形象。而诸如桶狭间之战、本能寺之变、关原之战等标志性战役,则成为日本民众集体记忆中兼具悲壮色彩与戏剧张力的经典叙事。

《首》聚焦于1582年明智光秀(西岛秀俊 饰)发动的“本能寺之乱”,该事件以谋杀织田信长(加濑亮 饰)为核心,剧情从荒木村重(远藤宪一 饰)的叛乱展开,最终以羽柴秀吉(北野武 饰)讨伐明智光秀的山崎之战收尾,完整呈现了信长遇害前后日本战国时期的权谋风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历史转折点因其戏剧性与传奇色彩,被反复改编为影视作品,甚至信长死于火场的桥段衍生出“例行烧烤大会”的戏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便有三部作品以此为名展开创作。

2023年初上映的电影《传奇与蝴蝶》由人气演员木村拓哉与绫濑遥联袂主演,分别饰演织田信长与其妻子浓姬。作为东映电影成立周年的重要献礼作品,该片融合了历史传奇与浪漫偶像元素,以独特的戏剧风格呈现战国时代的故事。

第二次聚焦于7月播出的NHK大河剧《怎么办家康》第27集,尽管以德川家康为核心人物,但剧中"烧烤大会"这一情节却深刻塑造了其人生轨迹,难以忽略。这种通过具体事件折射人物命运的叙事手法,充分展现了战国题材作品中人物关系复杂、叙事视角多变的全景式特征。

第三次尝试则聚焦于2023年11月上映的《首》。作为以强烈个人风格著称的导演,北野武挑战屡被改编的本能寺题材,势必突破传统叙事框架,打造一部颠覆常规的商业作品。他通过大胆的戏谑重构,将历史中被视为英雄的群像转化为带有讽刺意味的"小丑群像",这种对主流叙事的解构方式,恰如昆汀在《无耻混蛋》中以荒诞手法重塑历史般,展现出对历史题材的独特解构视角。

在《首》这部作品中,历史人物的设定发生了显著转变。原本以桀骜不驯姿态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被重新塑造为对下属明智光秀怀有同性爱慕的复杂角色,但他依旧展现出暴虐、躁狂、狡诈等特质,通过精心布局确保儿子继承大业,同时暗中铲除包括光秀在内的旧部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将明智光秀与荒木村重的对立关系改编为具有戏剧冲突的同性情谊,但最终光秀对权力巅峰的渴望超越了情感羁绊,先下手除掉村重,随后在本能寺发动政变,以极端手段终结主君性命。

北野武的改编不仅局限于对战国历史的“耽美化”处理,更深入解构了叙事的多个维度。例如,黑武士弥助因种族压迫而弑主的设定,在喜剧化呈现中瓦解了“信长之死”这一经典悲剧场景的庄重感。更不必说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冷笑话、小品式表演与反高潮幽默,这些元素共同构建出独特的喜剧氛围。北野武在历史重构中展现出恣意挥洒的戏谑态度,其将严肃话题转化为娱乐符号的创作手法令人称奇。而作为日本国民级搞笑艺人“Beat武”,他这种跨界创作特质在作品中自然流露。

北野武所推崇的“胡编乱造”创作方式并非单纯的虚构演绎,而是将真实历史元素与通俗文学意象进行有机融合的叙事策略。他将传统古代史影视作品“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创作模式重构为“五分真实五分虚构”的平衡结构。例如,虽然历史记载中并未出现织田信长、明智光秀与村重三人的三角恋情,但武士阶层内部存在的男性情感张力确实有其历史原型——室町时代盛行的“众道男风”为这种创作提供了文化依据。北野武本人曾参演的大岛渚导演的武士题材电影《御法道》(1999)便展现了类似的主题;至于黑武士弥助刺杀信长的情节,尽管缺乏直接史料佐证,但同样不存在确凿证据能够完全否定这一戏剧性设定。

在呈现日本古代史的影视作品时,受限于历史文献记载相对单薄,创作者往往需要借助通俗历史小说作为补充,甚至不惜虚构情节与“人物连线”来扩充叙事层次。此外,由于古代人的精神世界与当代观众存在认知鸿沟,改编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动机进行现代化诠释,并适当进行审美加工,以增强故事的可看性与情感共鸣。

北野武最初的创作初衷源于对大河剧等传统影视改编的不满,他试图打破以正压邪的叙事套路,转而以戏谑姿态解构英雄主义。通过将贪婪、背叛、滑稽与悲惨等元素融入故事,他巧妙地将原本高大全的英雄群像转化为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丑群像,塑造出一个颠覆常规的传奇版本。这种极具想象力与独特魅力的改编,成功展现了乱世中人性的复杂与扭曲。

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极恶非道》改编作品,表面热闹的喜剧包装下暗藏对现实的冷峻讽刺。除了令人咋舌的中老年男同三角恋情节外,历史画卷中还交织着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两位权谋高手的明争暗斗。他们各自率领的幕僚、武将、忍者等核心成员,以及各路势力的重要配角与平民阶层的代表人物,共同构成了战国纷争的全景式呈现。

北野武历经三十年精心打磨的这部重要作品,绝非单纯追求电影形式的挑战。尽管影片大胆地进行了颠覆性改编与娱乐性元素的融合,但整体叙事基调始终保持着对严肃主题的敬畏。在荒诞喜剧的外壳下,深藏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种艺术表达体现出导演超越常人的悲悯情怀。开篇即通过'断头'这一意象,向观众揭示作品核心的哲学命题。

电影中频繁出现的断头场景,既是战争残酷性的具象呈现,也揭示了武士与平民在乱世中被无情碾碎的命运。这些画面围绕"首级"展开,暗喻着道德沦丧的时代里,人性在权力漩涡中如何扭曲异化。上层权贵为争夺"天下之首"的霸权明争暗斗,底层战士则将敌我之首视作晋升阶梯的代价。北野武标志性的黑色幽默贯穿始终,但这些看似荒诞的桥段实则蕴含着对乱世众生相的冷峻讽刺——在血与铁的规则下,所有挣扎都沦为权力游戏的注脚。

在织田信长英年早逝的背景下,丰臣秀吉的弟弟秀长装模作样地维持庄重姿态,于台前宣读兄长遗言,假意悲痛欲绝、慷慨陈词。而幕后的秀吉却似顽童般故作神秘地窃笑,其态令人啼笑皆非。北野武借这一荒诞场景揭示,表面的主仆情谊不过虚伪表演,真正的动机不过是借助道德高地围剿政敌。

安国寺惠琼与黑田官兵卫一同劝说清水宗治切腹时,安国寺以悲情姿态伏于宗治肩头,表面痛心疾首地渲染悲怆,实则在暗处向黑田投以一抹意味深长的鬼脸。北野武借这场戏谑的场景暗喻:所谓的真情实感不过是虚伪的面具,人们不过是在用鳄鱼眼泪编织谎言,以掩盖人性的荒凉与现实的残酷。

在描述日本战国三杰的影视作品中,除信长之外,秀吉与家康的形象基本延续了传统认知。小林薰对家康深谋远虑的演绎堪称入木三分,而北野武则为秀吉赋予了独特的气质——他既是身处权力漩涡的阴谋家,又仿佛以旁观者视角讲述故事的“说书人”,在戏中戏的结构里对所有角色,包括自身,投射出冷静的审视与讽刺。

在那些权高位重的主事者之外,普通士兵茂助同样以卑劣手段追求功名,他亲手弑杀同袍冒取首级,最终却在攫取明智光秀头颅的瞬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当这个被权力欲望驱使的基层将士即将在丰臣秀吉面前崭露头角时,历史却给予他残酷的讽刺——他所执着的敌军首级,在权谋斗争的天平上不过是一枚毫无分量的棋子。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权力漩涡中,那些以私利为先的投机者,终将沦为被时代抛弃的凡夫俗子。

北野武原计划塑造的主角——舍弃忍者身份投身于秀吉阵营的新左卫门——身上展现出更具疏离特质的“旁观者视角”。作为影片中少数保留人性光辉的角色,他在动荡年代中周旋求存,最终于山崎之战前以超然物外的虚无主义姿态退场。与《极恶非道》中“世人皆浊我独清”的主角大友形成呼应,新左卫门同样未能逃脱命运的桎梏,在历史洪流中走向了悲剧性的终点。

有评论指出,《首》与古装版《极恶非道》存在共性:皆以反派角色间的激烈争斗为主线,最终皆归于悲凉结局。北野武的玩世不恭与愤世嫉俗实为一体两面,他借由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将被神化的英雄还原为欲望横流的凡人,揭示人性中深植的荒诞性、残暴性与欲望的丑陋本质。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洞察,构成了其世界观的终极悲悯。

尽管《首》在商业表现上遭遇滑铁卢,未能收回成本且未能获得任何奖项,但对北野武而言,其创作已达到圆满境界。该片不仅缺席了《电影旬报》与《映画艺术》的年度十佳榜单,更在海外市场反响平平,仅在中国获得6.9分的豆瓣评分——这一数字也创下了北野武导演生涯的最低纪录。若以大师之作的标准衡量,其失利实属难免。

以中国观众的观影反馈为例,不难发现其核心困惑:《首》所呈现的历史背景过于庞杂,人物关系与阵营冲突错综复杂,令观众一时难以厘清脉络。即便梳理清楚,缺乏相应文化语境的外国观众仍可能仅能捕捉到荒诞、血腥与冷酷等元素,而无法体会作品对传统战国叙事的颠覆性表达,最终停留在对"男同"设定的猎奇解读层面。

北野武标志性的作者标签,如动静对比、强烈的视听语言以及久石让的配乐,在《首》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贯穿始终的“突然暴力”与残酷美学。这种风格转变或许会让部分习惯于他二十多年前作品的观众感到亲切,但对新观众而言,却显得更为陌生。事实上,自北野武与久石让分道扬镳、转而与铃木庆一合作后,其电影便逐渐呈现出台词增多、剧本复杂化、场面调度减弱的趋势。而《首》则明显延续了《极恶非道》《龙三和他的七人党》的创作思路,成为一部融合北野武元素的常规类型片。对于仅熟悉《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早期作品的观众来说,《首》或许会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叙事风格,给人一种“不太北野武”的既视感。

日本国内对《首》的冷淡反响,或源于本能寺题材的过度开发。作为去年推出的"第三次烧烤大会",其表现直接受到前两部作品的影响。此前《传奇与蝴蝶》票房低迷且风格陈旧,而《怎么办家康》评价两极分化、收视率亦不理想,导致该系列整体热度逐渐消退。至年末,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普遍对反复被演绎的本能寺故事产生了审美疲劳。

战国题材影视作品长期以来已被过度娱乐化,观众对各类"故事新编"已见怪不怪。北野武执导的《首》虽尝试融入男同元素,但或许在日本本土市场引发的讨论热度,仍难突破既有的文化认知框架。影片虽汇聚了实力派中年男演员阵容,却存在明显的年龄错位问题——如70余岁的北野武饰演40余岁的秀吉,这种反差易使观众产生"暮气"印象,进而限制其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效果。

尽管遭遇争议,北野武执导的《首》仍堪称一部成功之作。其完满性不源于导演的高龄或对黑泽明经典命题的延续,而是将《极恶非道》中特有的荒诞权谋叙事巧妙移植至历史背景,通过古装形式实现对传统叙事框架的突破。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融合了黑色幽默与庄重主题,展现出导演一贯的宿命观思考。尽管首映期口碑未达预期,历史或许会为其价值作出公正评判,这无疑将成为北野武电影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篇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