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悬疑吊人胃口,历史剧的“扣儿”越来越多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27更新:2025-09-04 12:13:19

近年来,观众审美取向的演变推动了历史题材的再度升温。在马伯庸创作的《长安十二时辰》引发现象级热度后,古装悬疑探案类作品迅速成为影视市场新宠,观众仿佛全民都化身神探狄仁杰,纷纷以大理寺卿的视角参与案件侦破,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若追溯国产古装悬疑剧的源头,《狄公案》《包公案》可被视为开创者。千百年来,这类融合朝堂忠奸与江湖侠义的传奇故事深受百姓喜爱,说书人在讲述至高潮处常设悬念,以悬疑手法牵动听众情绪,这一创作传统与当代影视剧的叙事方式异曲同工。近年来的悬疑历史剧虽常以历史人物为名,如马伯庸的《风起陇西》,但多数作品仅借古代背景作为外壳,主创团队则自由融入推理、志怪、武侠等元素,甚至加入爱情与喜剧桥段,其核心仍以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为导向。

诸如《唐朝诡事录》《御赐小仵作》《繁城之下》《莲花楼》等口碑佳作,普遍采用单元剧结构,以现代逻辑重构古代破案情节。尽管悬疑氛围营造成功、娱乐性十足,却难以为观众提供真实的历史认知。去年播出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则通过复原名画的创意,将北宋市井画卷转化为动态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其吸引力仍源于缜密的悬疑设计。

客观而言,这些现象级剧集更接近“古装探案剧”范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它们虽存在历史细节失实的问题,但相较于空洞的古装偶像剧,展现出对历史题材的用心探索。要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历史剧,主创团队需具备扎实的历史素养,方能在剧情中延续历史脉络、还原人物特质,并传递深层的历史观。

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等历史正剧,在展现权谋斗争的同时,人物性格与言行举止均符合历史语境,体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价值。马伯庸作品如《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长安的荔枝》之所以广受好评,正是因其传承了严肃历史剧的创作精神,对官场生态的洞察与对古代制度的隐喻,令当代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近期完结的《人生若如初见》同样属难得的历史正剧,其以新视角重构近代史的尝试,虽在人物塑造上存在争议,但创新价值值得肯定。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