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大佬,突然被带走调查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15更新:2025-09-15 19:14:30

包凡失联事件引发资本市场强烈震动。2023年2月16日晚,有媒体报道称华兴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包凡近期失联,其电话与微信均无法接通。该消息迅速在金融与互联网领域掀起关注热潮,次日开盘后华兴资本股价暴跌50%,单日市值蒸发约16亿港币。事件持续发酵十日后,华兴资本发布公告确认包凡正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舆论再次陷入热议。业内人士推测,此次失联或与前高管丛林被有关机关调查存在关联。

2015年1月20日,深圳某酒店套房内,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快的打车创始人吕传伟与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三人在觥筹交错间密谋合作。作为当时移动出行领域的两大巨头,滴滴依托腾讯生态,快的则背靠阿里巴巴,双方分别承担着推动移动支付普及的重任。在资本鏖战达到白热化阶段,腾讯与阿里合计注资逾百亿元,扶持各自平台发展。马化腾曾调侃称:“一旦收手便前功尽弃,内伤将致命,因此只能咬牙坚持。”随着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双方最终达成合并协议,但如何确定主导地位成为新的焦点。多次谈判未果后,三方将决策权交予包凡。

包凡滴滴总部在北京,快的总部在杭州,不能让任何一方受委屈,包凡把谈判地点设在深圳。谈判前夜,他攒了一个三人酒局,立下规矩,“今晚只谈创业的难处。”那一晚,程维和吕传伟在“忆苦思甜”和“心酸史”中度过,包凡负责活跃气氛、倾听,让双方放下戒备。第二天谈判开始时,包凡霸气喊话:“谁也不许走!我管吃管喝。”持续了十三个小时的谈判,最终完成了震惊中国互联网的世纪合并。

包凡,华兴资本创始人,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精干男士,身形瘦削却充满力量,目光敏锐且富有洞察力,以敏锐的商业嗅觉著称。他不仅热爱汽车与竞技,更在资本运作领域展现出非凡才能。2015年互联网并购浪潮中,他主导华兴资本完成滴滴收购快的、美团并购大众点评、58同城整合赶集网三起标志性交易,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传奇地位。无论是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早期互联网巨头,还是理想、蔚来、得物、哔哩哔哩等新兴势力,均与包凡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资本红娘"、"中国并购之王"、"宇宙第一FA"等称号,正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权威认证。

2015年10月,彭博社旗下杂志《彭博市场》发布年度全球金融市场影响力人物榜单,该名单汇聚了美联储主席、国家领导层代表、苹果CEO蒂姆·库克以及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等重量级人物。45岁的包凡意外现身榜单,位列第22名,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新经济领域的代表。彭博社在评价其影响力时,特意采用中文原词“关系”(guanxi)进行标注,而非常规的英文翻译。曾几何时,这种深厚的“关系”网络为包凡在互联网黄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助力,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关系”如今似乎已被视作引发此次风波的核心因素。

四十年前的某个时期,一对爷孙每月都会穿着整洁的衣裳,前往上海淮海中路那家颇具名气的“红房子”西餐厅。在用餐时,年长的祖父总会一丝不苟地教导年幼的孙子使用刀叉,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尽管所点餐食颇为朴素,却在他心中化作充满期待的节日。这位祖父曾在动荡年代担任银行家,常常用生动的故事向孙儿讲述旧上海的往事与见闻。年幼的孩童虽未能完全理解那些金融知识,却对祖父的讲述充满好奇与向往,认为其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趣味。正是这些片段,悄然在他心中播下了对金融世界的向往种子,激发了他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1970年,包凡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从事外交工作,使其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胆识与格局。由于双亲常年驻外,他随父母寄宿于学校,养成了独处与自律并存的生活习惯。性格强势的他在校期间常因违纪行为引发关注,小学五年级时,他因多次违纪累计写下52份检讨书。其检讨书内容通常涵盖三大类:肢体冲突、课堂秩序破坏、以及迟到早退等行为。每当同学遭遇纪律问题,他便主动提供标准化检讨模板,颇受同窗认可。长期的社交实践使他逐渐凝聚起核心圈子,少年时期便初具人际资源网络。当同伙间产生矛盾时,他坚持公平调解,成功化解纷争并赢得群体认同。在物资匮乏的特殊年代,他巧妙利用外汇券流通渠道,通过购入转售进口商品实现利润空间,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敏锐度。

1989年9月,19岁的包凡踏入复旦大学攻读英语专业,毕业后赴挪威管理学院深造,取得商业与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学成归来的他终于来到金融界的核心地带——美国华尔街,开启了银行家的职业生涯。在随后的七年中,包凡先后担任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与瑞士信贷经理,主导客户资金募集、银行信贷、并购及重组等业务,累计融资规模突破70亿美元,参与的国际并购交易总金额达600亿美元。这段经历彻底重塑了他对投资银行的理解,他曾形容投行工作“有一种打仗的味道”,每次完成交易都充满激情,甚至在第二天清晨便能见到自己参与项目登上新闻头条,这种创造历史的成就感远超过对金钱的追求。正是基于对华尔街规则的深刻认知、美元基金的运作经验以及积累的国际资源,包凡在事业巅峰期毅然选择回国,他坚信自身所具备的专业优势能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价值。

2000年,30岁的包凡回国投身亚信科技。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企业被视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行者,曾主导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六大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项目。恰逢亚信科技作为首个中国高科技企业登陆纳斯达克,开启资本市场的传奇篇章。随后,"网络三剑客"王志东、丁磊、张朝阳分别创立新浪、网易、搜狐,并在次年相继赴美上市。即便企业尚处亏损阶段,依然成功叩开纳斯达克大门。同期,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正在积蓄力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大巨头的种子悄然萌芽。在这场"新经济"浪潮中,无数创业者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同时闪耀,从草根创业者跃升为时代财富象征,汇聚成改变行业格局的璀璨光束,见证中国互联网黄金时代的降临。

2000年4月20日,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首次大规模聚会。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在亚信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此时的包凡已开始接触多家本土高科技创业公司。这些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年增长率高达数百倍,这种现象在传统行业中几乎难以想象。面对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包凡选择避开激烈的竞争浪潮,他坦言:"我没有那种热情去开网店卖东西,也不愿组建游戏公司与一帮年轻团队整天玩乐。人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此时的包凡对创投领域充满向往,决定创办中国人自己的投资银行。面对"民企做不了投行"的质疑,他坦言这条赛道早已被各方巨头占据,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全球顶尖投行,以及中金、中信证券等国有控股机构。这些机构要么垄断国企境外上市业务,要么凭借资金和资源优势,提前布局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

包凡选择绕过传统路径,通过寻找非传统方式进入市场。在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鲜有人从投资银行视角为初创企业提供实质性支持。经过权衡,他主动舍弃备受追捧的IPO业务,转而专注融资顾问领域。2004年,包凡辞去亚信职务,选择在酒店租用房间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创立了华兴资本。初创团队仅有两人,包凡本人与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女同事,后者身兼数职。受限于初期条件,包凡不得不在酒店大堂接待客户。创业第一年,华兴仅承接两个项目,其中首个客户仍由前雇主推荐。为争取合作,包凡主动为该企业提供为期一年的CFO服务。幸运的是,这段艰难时期并未持续太久。次年,华兴成功完成七个项目,随后搬迁至新办公场所并扩充团队。至2006年,华兴已成长为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其代表性的融资案例包括:千橡科技获得4800万美元融资、当当网完成第三轮2700万美元融资、奇虎360实现第二轮2500万美元融资,华兴均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简而言之,他被誉为能够为创业企业带来资金的“财神爷”,有效解决了初创公司融资难题与机构投资者收益瓶颈。

包凡与团队初入金融行业打拼时,曾坦言自己处于“无资本、无资源”的困境。然而,其成功离不开出色的社交技巧,尤其擅长在复杂环境中构建人脉网络。他始终强调“商业往来应超越利益考量”,在华兴资本内部营造出重情义的团队氛围。2005年,包凡与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建立联系,双方虽多次因合作事宜产生分歧,但包凡展现的全局视野——既维护合作方利益亦兼顾投资回报——逐渐赢得王长田的信任。这段从商业博弈到个人情谊的转变,最终促成了包凡对光线传媒的战略入股。当企业成功上市时,其投资回报达30倍之巨。王长田曾表示:“若按常规交易方式,支付的顾问费用远低于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但我更看重与他建立的长期信任关系。他具备让人确信其能力的价值,这种合作模式值得持续。”

曾有人向包凡询问他偏好与何种人建立友谊,这位光头领袖沉吟片刻后仅以"气味相投"四字作答。这种"气味"并非字面意义,而是指人身上难以言喻的精神特质。年少时为免受欺凌,他主动钻研格斗技艺,13岁独自踏入张家界的险峻山岭,16岁则带着一把小刀踏上西藏之旅。抵达后方知当地藏民普遍携带二三十厘米的藏刀,他随即将随身小刀丢弃。2012年钓鱼岛争端引发国内反日浪潮,包凡却逆向操作,驾驶丰田SUV在国贸CBD区域缓行两圈,车内备用警棍的举动既是对暴力的警示,也暗含对无谓冲突的嘲讽。这些经历共同诠释着他所追求的江湖气——既要有直面危险的勇气,也要有坚守立场的骨气,更需具备知人论世的义气。

曾练拳击的包凡与刘强东是公认的好友,两人相互欣赏、共同成长,其深厚情谊在行业内广受赞誉。2011年京东推进C轮融资时,原计划金额为10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刘强东的决策过于激进。然而包凡却独具慧眼,凭借其专业判断力推动融资规模增至15亿美元,助京东成功跨越扩张的关键阶段。刘强东在微博中特别致谢包凡:"如此高效完成交易,包总功不可没!衷心感谢包总的支持!"

2014年,腾讯战略投资京东的同时,华兴资本再度出任京东财务顾问。当京东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之际,华兴资本以六大主承销商中唯一的中资投行身份参与其中。对于承销商而言,获取像京东这样体量庞大的企业IPO项目并非易事,但华兴资本负责人包凡却认为这不过是寻常之事。他主动致电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老刘,京东上市这事,我们也很感兴趣。"刘强东在电话那头爽快回应:"来吧。"5月22日,包凡现身时代广场4号纳斯达克MarketSite大厦直播间,见证京东上市仪式。此时的刘强东正在舞台进行彩排,当看到台下难得着正装的合作伙伴,他主动邀请包凡上台:"老包,等会儿你也上来。"当日京东股价以21.75美元开盘,最终收于20.90美元,市值突破286亿美元,创下了纳斯达克历史上大中华区公司IPO的纪录。

京东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后,华兴资本声名鹊起。2014年,该公司完成了4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累计交易金额突破50亿美元大关。同时在海外市场推进7个IPO项目和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规模达65亿美元,这一成绩甚至超越了过去9年的总和。年底,创始人包凡如此评价当年:"2014年是我最累,也很陶醉的一年。"如果说京东上市令华兴资本声名鹊起,那么2015年的三大"世纪并购"则进一步巩固了包凡的行业地位与权威。

从左到右:包凡,大众点评叶树蕻、张涛,美团王兴、陈少晖,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并购的顺利,背后指向的是创始人们对包凡的无条件信任。圈内评价,包凡和华兴几乎可以搞定新经济领域的任何交易。包凡曾感慨:“欧洲撑起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撑起了高盛,央企撑起了中金,中国的创业者们,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问题没人回答,但包凡本人无疑是最接近的答案。在包凡辉煌的那几年,华兴资本的财务顾问和承销服务,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有人戏称,包凡承包了网民手机里90%的APP。2018年,华兴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包凡西装革履,露出招牌式笑容,携高管集体亮相。当天为他站台的,有红杉资本的沈南鹏,雪湖资本的马自铭等。时任工银国际董事长的丛林,同样出现在现场。

互联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但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互联网的高速扩张逐渐按下暂停键。早期雷军提出的"风口论"曾点燃无数创业者的激情,然而当红利逐渐消退,市场参与者仍不遗余力地追逐着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电子烟等新兴赛道,在烧钱扩张的浪潮中屡屡碰壁。这种现象让业界真切感受到雷军那句未尽之言的深意——风停之后,终究是"摔的还是猪"。作为见证行业起伏的投资机构,华兴资本自然深切体会到了这场转型期的寒意。

在互联网黄金时代的"东兴饭局"已成过往,昔日当当网创始人俞渝曾对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寄予厚望,称"中国的摩根就指望你了"。这一预言似乎正在逐步应验,华兴资本曾实现爆发式增长,包凡亦公开表达建设金融帝国的雄心。然而随着互联网神话的破灭,华兴资本投资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21年末仅达490亿人民币,尚不及摩根大通万亿级体量。祸不单行,2023年春季华兴再度陷入失联风波,包凡被相关机关带走调查。据《财新》报道,此次事件或与华兴资本前高管丛林存在关联。2022年9月上海监管局曾就华兴证券违规经营问题下达监管文件,导致时任董事长丛林被约谈。直至2023年2月7日,丛林正式辞去华兴证券董事职务。

丛林作为包凡的挚友,在加入华兴资本之前便与其存在业务合作。2017年10月,时任工银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丛林向华兴资本提供了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同年同月,随着华兴资本完成赴港上市流程,该笔贷款亦获全额偿还。随后丛林辞去职务,而包凡则在后续发展中与这位昔日合作伙伴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据《钛媒体》披露,有接近华兴资本的消息人士指出,丛林此前在船舶租赁领域的违规操作成为关键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包凡因配合调查被相关部门约谈。虽然目前尚无法确认包凡个人是否涉及具体违规行为,但其已因相关联的"guanxi"网络受到实质影响。

包凡曾公开强调:"不怕商业判断失误,最怕人不靠谱"。他指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价值,而数十年积淀的声誉往往在一次失范事件中就会被彻底摧毁。这位纵横商海三十余载的资深从业者,通过构建广泛的人际网络创造了华兴资本的辉煌。此次风波或许将促使他对人际关系进行更深刻的反思。至于其庞大的金融帝国能否经受住这次考验,仍需观察后续发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