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96更新:2025-09-14 23:38:02
近日,张兰与董明珠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事件源于董明珠组织的交流会,邀请了多位知名女企业家参与,张兰亦在受邀之列。张兰提前在直播间预告行程,计划在格力工厂内进行直播并由董明珠亲自讲解。然而,活动当天她携团队及直播设备抵达格力总部后,却被告知仅允许其本人进入大楼,更无法在工厂区域开展直播。对此,张兰表达了强烈不满,甚至拒绝参加后续晚宴。她在直播中坦言:“刚从明珠姐处离开,他们不让我在活动现场直播,我也不会出席晚宴了,手机已经收起,打任何电话都无济于事。”面对张兰的公开抱怨,董明珠始终未予回应。回望二人在中国商界的轨迹,作为少有的女性高管代表,董明珠常被贴上“雷厉风行”“情感疏离”的标签,而张兰则因“俏江南”时期的辉煌与近期备受关注的表演风格、言论方式及儿子汪小菲的绯闻引发热议。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二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皆为事业倾注全部精力,年过六旬仍保持旺盛斗志,且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果敢与自信。某种意义上,她们都以不屈的姿态在商业领域前行,只是张兰的选择更显主动,而董明珠的坚守似乎更多源于现实环境的塑造。
与张兰那种与生俱来的好斗性格不同,董明珠的坚韧与强势更多源于后天历练。1954年出生于南京普通家庭的她,作为家中最小的兄妹七人之一,自幼备受宠爱。尽管日后在格力集团以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闻名,甚至因直言不讳而被员工熟知,但回忆童年时,董明珠坦言自己性格温顺,曾在家中从未与母亲争执过。这种早年形成的乖巧与后期展现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也折射出她性格转变的独特轨迹。
1975年,21岁的董明珠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毕业后,前往南京某化工研究所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同年,她与同样从事行政工作的丈夫相识相恋,最终组建家庭。1982年,董明珠诞下儿子东东,彼时她已年满28岁。
在人生前三十年,董明珠的生活轨迹如同大多数普通女性一般平静,这种平凡反而映照出难得的安稳与满足。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30岁那年,突如其来的重病夺走了丈夫的生命,原本完整的三口之家骤然变为两人世界。年仅2岁的儿子东东从此成为她全部的牵挂,所有育儿责任都凝聚在董明珠一人身上。作为单亲母亲,她深知生活的不易,更将全部心思倾注在儿子身上。在东东五岁前,无论走到哪里董明珠都会将他紧紧抱在怀中,她曾这样说到:"寒冬要防他着凉,酷暑需护他免晒,最令我忧虑的是他因缺失父爱而受委屈。"
董明珠的婚姻因外界压力而破裂,与此同时,张兰也遭遇了婚姻危机。张兰出生于1958年的北京,比董明珠年轻四岁。年幼时,父母已离婚,她跟随母亲移居至继父家中。九岁时,因母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张兰也离开北京前往湖北农村。为缓解家庭负担,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年幼弟弟能的责任,不仅需每两小时喂水、每四小时喂奶,还曾为获取鸡蛋糕而攀爬树木采摘鸟蛋。
张兰的早年经历中,高中毕业后她返回北京,就职于北京市轻工业局担任办公室文员。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邂逅了沉稳儒雅的汪玺。彼时张兰年仅18岁,便对汪玺展开了积极追求,甚至典当了自己的灯芯绒花布鞋,只为邀请汪玺共进晚餐。这段感情最终修成正果,张兰在1981年与汪玺结婚,并诞下儿子汪小菲,当时她已23岁。
然而,这段婚姻表面平静,实则暗藏矛盾。在与张兰结缘前,汪玺曾与另一名女子交往,但因家庭反对被迫分手。令人意外的是,两人虽已分开,却仍维持联系,这段未断的关系最终成为张兰婚姻破裂的直接诱因。谈及往事,张兰坦言:"如今回想起来,或许当初的婚姻多少存在单方面的情感投入。"
1988年的旧照中,张兰的舅舅结束海外生活返回中国。临行前,他询问张兰是否愿意以探亲签证身份随行至加拿大暂居。这一提议源于双重考量:一则需张兰协助即将接受胆结石手术的舅妈康复护理,二则希望她能借此机会探索更多职业发展可能。彼时张兰正经历婚姻危机,家庭经济状况仍显拮据,经过反复思量后,她最终决定把握这次机会赴加发展。随后,张兰含泪告别年幼的汪小菲,登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开启新生活。
当张兰踏上异国旅程时,她的舅舅与舅妈也在旁见证;与此同时,董明珠也面临着人生关键抉择。1980年代末,为追求更优厚的收入,董明珠毅然辞去稳定工作,前往深圳某化工企业担任行政职务。一次赴珠海出差的经历中,董明珠被此地的海风与棕榈树吸引,进而萌生转行念头,最终辞去原有工作,加入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厂,开启销售生涯。
回望今日,董明珠与张兰的人生转折点虽未显早——张兰30岁赴加留学,董明珠36岁投身珠海——但若故事足够精彩,适当的铺垫亦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社会尚未出现如今媒体对"35岁危机"的热炒,董明珠与张兰的年龄焦虑在彼时根本无从谈起。相较于她们人生中经历的诸多重大挑战,所谓"年龄焦虑"显得微不足道。岁月从不辜负坚韧者的选择,亦不会为强者哀悼时光。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被外界普遍认为偏执、好斗且不近人情的董明珠,在初入格力的半年间曾经历严重的适应困难。许多成功女性并非与生俱来具备强势特质,往往是在现实压力下逐渐磨砺出的。彼时她每日紧随一位大学生学习销售技巧,甚至被误认为对方的伴侣。然而董明珠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不仅迅速掌握销售要诀,更创新性地将站台销售法融入实践——她摒弃传统通过酒局讨好领导的销售模式,而是深入门店与销售团队并肩作战,以亲身示范带动产品销售。初期策略备受质疑,但凭借过人的执行力,她在入职第二年便创下1600万元销售额,占公司总业绩的八分之一;次年更突破至3650万元个人销量,这一成绩让业界重新审视她的商业智慧。
凭借这些显著成绩,董明珠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成长为厂内传奇,并赢得领导高度关注。而同期的张兰,正带着在国外辛苦打工攒下的2万美元,在北京东四地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991年,经过近3年的海外漂泊后,她租下面积102平米的粮油店,正式创立了人生第一家饭店——阿兰酒家。
张兰创办的首家餐馆“阿兰酒家”与董明珠拒绝为拓展人脉参加酒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从不推辞任何酒局。为维系客户往来,开业初期她常在深夜独自穿梭于各桌之间敬酒,甚至有段时间单人饮尽两斤白酒。因频繁过量饮酒,她曾两次住院治疗。恰逢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热播,不少顾客误认为她与剧中演员王姬有几分相似,遂将餐馆更名为“大美人餐厅”。该店招牌菜为蛇羹,常有食客邀请张兰现场展示烹饪过程,称其为“美人与蛇”的互动表演。在她的经营下,“阿兰酒家”迅速成为京城餐饮热门,高峰时段每晚可翻台3至4次,单日营业额最高突破4000元。
张兰的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时,董明珠却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994年格力公司经历重大变革,核心业务团队大量人员离职,企业内部陷入动荡局面。此时,董明珠被委以经营部长重任,这并非轻松之选。昔日作为销售员时,她年收入可达百万以上,而担任部长后薪资骤降至十余万元——工作职责扩大,报酬却大幅缩水。真正考验一个奋斗者的时刻,就此拉开帷幕。
董明珠始终以无怨无悔的态度投身事业,将忠诚视为员工核心素质之一。1996年夏季,面对国内空调行业低迷的态势,她带领23名营销团队成员深入走访各地市场,最终使格力实现17%的营收增长,首次跻身中国空调行业领先地位。此后十年,格力空调持续领跑国内市场,销售额实现7倍跃升,从4亿元攀升至28亿元的规模。
董明珠的旧照见证了她非凡的职业生涯,然而对于一名女性而言,这份成就的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的个人牺牲。在事业上升期,她曾连续多年放弃休息,即便在尾椎骨骨折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在人生最旺盛的阶段,她选择了事业而非家庭——放弃陪伴亲人的时光、放弃再婚的可能、放弃享受生活的假期。多年后当有人询问她是否觉得付出值得时,她毫不犹豫地回应:“我觉得值得。” 董明珠坚守着独特的经营理念,不容许任何人挑战。在她看来,破坏规则如同在鱼缸底部制造裂痕,灾难或许就由此开始。
1995年盛夏,格力空调正值销售高峰,库存紧张导致经销商排队等待供货。一位武汉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提出以3万提成换取100万货量的交易。表面看这是多方共赢的方案,董明珠却果断拒绝。她不仅拒绝为该经销商开后门,更断绝了今后的供货关系。此举让董明珠的哥哥深感颜面尽失,难以理解为何手握实权的妹妹不愿为家人谋利。哥哥随即写下绝交信,自此长达十几年未曾与董明珠相见。尽管内心伤痛,董明珠始终坚定地认为:“若我这样做,格力的每一位员工都会这样做。”
相较之下,张兰的经历则充满戏剧性。当董明珠选择与哥哥决裂时,张兰却让弟弟辞去工作协助自己经营生意。随着阿兰酒家的成功,张兰不断扩大版图,先后在北京广安门开设阿兰烤鸭大酒店,又在亚运村成立鱼翅海鲜大酒楼。为了掌控更多资源,她甚至让正在舞蹈团工作的弟弟负责财务管理。然而这一决定最终成为她人生最沉重的遗憾。1999年夏夜,张兰在家中接到医院电话,得知弟弟突发重症。赶到医院后,她才得知弟弟在自家楼道被歹徒连刺十几刀的惨剧。
那晚张兰在手术室门口跪地恳求,但最终未能挽回弟弟的生命。后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犯罪团伙因觊觎张兰随身携带的大量现金,潜伏数月追踪其行踪。当计划实施前,张兰突然出国,歹徒便将目标转向了她的弟弟。这一年张兰41岁,弟弟的突然离世令她陷入至暗时刻。她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自身,被迫低价出售曾经珍视的三家饭店,随后长时间陷入抑郁状态,甚至将菜刀放在枕头下自保。
当董明珠以铁腕手段捍卫公司规则时,张兰的“鱼缸”却彻底破碎。2001年,因业绩突出,47岁的董明珠正式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这正是她加入格力的第十个年头。此时的珠海海风与棕榈树依旧温柔,但董明珠的行事风格开始显露锋芒。面对媒体关于“成为总经理”的提问,她直言:“我从一开始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董明珠在担任总经理后,进一步强化了其“规矩理论”的执行力度。此前,她便知情公司原有招聘人员存在以职位谋取私利的行为,例如通过收取500元费用换取入职资格。上任初期,董明珠立即对涉事人员作出免职处理。在员工管理方面,其严苛程度广为人知:格力规定所有员工必须着统一制服、佩戴工牌,禁用夸张配饰,女性需束发,男性不得留长发;甚至公司高管也曾因着装不符合标准被其现场处以1000元罚款。这一管理理念同样延伸至公司年会等场合——当其他企业选择旅游或宴饮庆祝时,董明珠却组织员工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她曾解释道,这种严格管理源于对“宽松环境易消磨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担忧。
董明珠与员工一同参与军训的场景,展现了她务实的管理风格。尽管个人性格迥异,但张兰也始终秉持严谨态度。随着岁月流转,人们提及张兰时,往往以“战兰”相称,因其总能在逆境中迅速崛起,从头开始。2000年,经历弟弟离世的沉重打击后,张兰果断出售承载悲伤记忆的三间饭店,将炒股所得的6000万元与卖房资金合并,凑集了1亿元人民币创办“俏江南”品牌。这家定位高端的餐厅于北京国贸启航,融合艺术元素,每人均消费达500元,客户群体多为商务精英。为彰显特色,张兰在包间陈列《纽约时报》与《金融时报》,并要求服务员入内时播报当日纽交所与港股指数,前台人员更需用双语接待来电。她还建立“俏江南质量监督团队”,不定期对分店进行突击检查,为确保公允性,规定检查者在分店内不得饮用任何饮品。凭借“高端餐饮”理念与“严格管理”模式,俏江南曾快速扩张至全国500余家门店,2008年更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中餐服务商,一时风光无限。
彼时,董明珠正带领格力电器迈向辉煌。自2004年起,格力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空调销量榜首,2012年更是突破千亿元销售额大关。这一年,58岁的董明珠正式接任格力董事长,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虽然两位企业家在管理方式上各具特色,但作为母亲的身份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事业成功背后,她们共同的遗憾都是未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张兰与汪小菲的孩子当时刚满8岁,回忆起那段时光,张兰坦言在加拿大工作的岁月里,北京家中尚未普及电话,只能每月与汪小菲通话一次。后来得知,儿子在她离家期间变得沉默寡言,总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等待母亲归来。同样地,董明珠在珠海工作期间,也常数月未回南京老家。一次探望后返程时,她突然发现忘带物品,折返家中,却发现儿子蜷缩在被子里痛哭流涕,脸色通红。这一幕成为董明珠心中难以释怀的瞬间:“那一刻我真的在质疑,自己坚持的道路是否值得。”
董明珠与张兰在儿子的成长路径上持有不同见解。董明珠极少在公开场合提及儿子东东的近况,仅在有限的讨论中透露,东东成年后攻读法律专业硕士,毕业后前往重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月收入约为5000元。值得注意的是,东东在踏入职场前曾与母亲董明珠达成协议,明确要求其尊重自己的学业、职业选择及生活安排。董明珠对此表示理解并支持,目前母子分居两地,仅在节庆时短暂团聚,日常沟通主要依赖微信。然而,董明珠强调距离并未削弱母子情感:"即使彼此沉默,牵手同行时也能感知对方的心意。"谈及对儿子的期待,她表示更看重其能否通过行动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非追求特定社会地位。
董明珠与儿子的关系与张兰和汪小菲形成鲜明对比。2003年,留学六年的汪小菲回国担任俏江南执行董事,随后几年其事业迅猛发展。凭借母亲高达25亿的身家,汪小菲被冠以“京城四少之首”的称号。张兰在采访中多次公开称赞儿子的才华,称其"勤奋、果断,对餐饮有着极致追求"。2006年,张兰注入3亿元支持汪小菲创办高端会所"兰会所",该场所开业即引爆京城名流圈,汪小菲的社交圈也随之扩大,与多位女明星传出绯闻,并频繁因情感话题登上媒体版面。
2010年,这对母子迎来事业转折点。汪小菲与艺人陈珍妮(大S)在相识仅四个月后闪电结婚,张兰在采访中表现出强烈的喜悦之情。她表示自己会成为开明的婆婆,并称赞大S为"非常懂事,令我非常满意"。婚礼现场,张兰作为首位登台的长辈,佩戴墨镜表演架子鼓,引发广泛关注。从此时起,张兰逐渐获得更多与事业无关的公众关注,这种跨界影响力却在后续遭遇重大考验。
2013年,格力电器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展开豪赌。雷军提出"若五年内小米营收超越格力,董明珠输我一块钱"的挑战,董明珠则以"不会输,要赌就赌10个亿"强势回应。五年后,格力营收突破2000亿,成功兑现赌约。反观张兰,因未能实现与投资人的对赌协议,导致个人资产大幅缩水。2008年被视为其事业巅峰,此后却陷入持续衰退。2011年俏江南上市计划失败,2012年汪小菲经营六年的"兰会所"被集团出售,同年张兰失去俏江南82%的控股权。至2015年,张兰彻底失去在俏江南的所有资产,不再是公司董事长。她坦言:"从2015年开始,我确实身无分文,既没有资产,也没有俏江南的股份。"
2021年,汪小菲与大S离婚的消息引发关注,张兰在直播间回应称:“儿孙自有儿孙福,汪小菲都四十了,我管他呢。”然而此后每逢涉及儿子的新闻,她总是第一时间现身回应。去年汪小菲与大S的“隔空互撕”事件中,张兰不仅撰写长文为儿子辩护,更在直播中频繁对前儿媳进行暗示。作为商界人士,她巧妙将个人情绪与商业营销结合,借势流量推动产品销售,直播间单日销售额曾突破600万元,成功登上带货榜首,并让汪小菲的麻六记酸辣粉一度脱销。
相较张兰迅速适应直播节奏,董明珠的转型则充满波折。2018年她曾在公开演讲中严厉批评电商经济,坚称自己不会涉足直播领域。但疫情引发的线下销售萎缩及线上零售冲击,迫使这位66岁企业家在2020年4月首次尝试直播。初期因技术问题频发,直播过程出现卡顿、声画不同步等状况,首场带货销售额仅23万元。面对质疑,董明珠展现了不服输的劲头,次月再度直播并精心准备,最终实现3.1亿元销售额的突破。此后她不断刷新直播纪录,数据显示,2020年共进行13场直播,带货总额达476.2亿元,占格力电器全年营收的四分之一。当被问及直播感受时,她坦言:“有点上瘾,还会再做。”
2018年,董明珠以2000亿销售额的成绩赢得了与雷军的"10亿赌约",彼时她曾豪言:到2023年格力电器的销售额要突破6000亿。然而在最近的采访中,董明珠坦言未能兑现这一承诺,坦言"主要归咎于我们自身的原因"。
有位采访者曾向董明珠提问,若能重返人生某个阶段,最怀念何时?她坦言最想回到儿子五岁之前。彼时的董明珠仍栖居于南京,远离商界纷扰,未踏上总裁之路。秦淮河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流淌,岁月仿佛也在此刻放缓了脚步。然而谈及是否遗憾,董明珠态度坚决:"不后悔,绝不后悔。"时光流转至如今,张兰也步入了六十五岁的年轮。十二年前,年仅五十三岁的她曾在采访中许下愿景:期盼家庭子孙满堂,助力俏江南打造世界级品牌。彼时汪小菲新婚燕尔,事业正处上升期。而今物是人非,俏江南已易主,汪小菲经历离婚风波,但张兰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姿态。纵使数次跌入谷底,她总能在废墟中重新站起,以坚韧的意志再度启程。
无论是董明珠还是张兰,她们的人生轨迹始终笼罩着一层难以被完全解读的迷雾。若仅着眼于整体,人们往往难以忽视她们身上迸发的磅礴生命力与永不言败的意志力。这种超越年龄与世俗评判的独立姿态,早已为世人树立起独特的生存范式——一种挣脱既定框架、不断突破自我的存在方式。这种精神内核,或许早已超越性别界限,成为所有探索者的精神灯塔。即便如今她们已不在事业巅峰期,但未来谁又能断言不会出现新的突破?答案或许永远悬而未决,但她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寻求答案的范畴。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