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文艺》四大看点 热血致敬中国文艺力量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62更新:2025-09-14 15:20:11

首部文献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于4月19日开启点映。影片由田沁鑫执导、秧禾之文工作社担纲编剧,段奕宏、田雨、李光洁、关晓彤、孙红雷、陈建斌、廖凡、辛柏青、王挺、赵阳、佟大为、万茜、宋佳、朱颜曼滋、吴谨言、罗一舟、顾珂嘉等主演。

该影片以扎实的文学史研究为基础,巧妙融合视觉艺术手法,首次通过大银幕形式系统呈现了1931年至1945年间十四载抗战岁月中中华文艺界的奋斗历程。作品不仅生动刻画了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更以恢弘的视角勾勒出一幅由众多文艺巨匠组成的壮丽历史画卷,彰显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田雨饰演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看点一:以文艺青春,写就热血历史!文献式再现波澜壮阔的文艺十四年抗争史电影《抗战中的文艺》是国话首部搬上大银幕的文献戏剧电影,将首次在大银幕上展现、抒写、梳理文艺界从1931年到1945年14年的抗战文艺史,并以此端口,集中刻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金山、秦怡、张瑞芳、白杨、舒绣文、夏衍、田汉、聂耳、冼星海、贺敬之、丁玲、萧红等文艺名家。这些文艺大家在最炙热的年华面对家国沦陷,满腔热忱,在烽火硝烟中,以文字、音乐、戏剧、影像、绘画等文艺为武器,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激励民众的文艺作品,助抗日、觉民智、呼救国、彰意志,为抗战中的人民输送精神的食粮,彰显了文艺力量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影片是一部拥有严谨历史文献内容的影片,编剧团队表示,在创作时为了进一步挖掘当时最真实的历史,他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和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回忆录、文集、论文,观看许多关于当年的历史纪录片、电影,查看了原始的歌曲曲谱、美术作品等,并在专家、学者的帮助下,进行了认真查阅和比对。目前影片中涉及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皖南事变,更深入了延安革命根据地,描绘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在延安掀起的关于文艺创作方向讨论的浪潮。这些出现在历史书上的人物、事件,在电影《抗战中的文艺》中,将通过鲜活演绎被真实还原,穿过历史,走出课本,得以与每一位观众对话!

影片汇聚四十多位中青代演员,以沉浸式表演再现文艺先驱的风骨,呈现"群星闪耀"的历史画卷。段奕宏、田雨、李光洁、关晓彤等资深演员与罗一舟、顾珂嘉等新生代代表同台献艺,以贴近历史的真实形象诠释不同时代的文艺精神,用艺术化的演绎串联起抗战时期的文艺黄金时代。为精准还原历史风貌,电影团队为演员量身打造造型,从发型到服饰严格参照历史照片设计,甚至选用同款"古董"吹风机,力求在细节中重现那个时代的质感与真实。影片不仅追求外形的神似,更注重精神气质的还原。演员们通过深入研读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作品内涵,力求在表演中传递先辈的思想情怀与时代精神。段奕宏表示:"外在形式易模仿,但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才是表演的灵魂所在。"青年演员罗一舟则分享道:"了解聂耳创作背景后,我在音乐中更能感知他的思想与情感。"

段奕宏在影片中精准诠释鲁迅形象,本片第三大看点聚焦戏剧与电影的跨界融合创新。该片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中影集团联合打造,既是首部登上大银幕的文献戏剧电影,也标志着中影首次尝试以电影形式呈现话剧艺术。影片不仅是话剧与电影的融合实验,更实现了文艺创作思想深度、探索广度与艺术高度的有机统一。

电影《抗战中的文艺》通过讲述聂耳等文艺先驱在抗战时期以笔墨乐器为武器、唤醒民族意识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文艺在危难时刻所迸发的强大精神力量。影片中,创作者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守艺术理想,用作品传递家国情怀与进步思想,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借助光影艺术突破银幕界限,为当下观众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启示。该片的诞生源于新时代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对抗战历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前辈文艺家的敬仰之情,正是这种精神共鸣赋予了影片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再现那段峥嵘岁月,影片不仅激励当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更唤起全社会对文艺力量的重新认识,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前行动力,传承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与艺术追求。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