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93更新:2025-09-13 23:10:54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寂静的朋友》的吸引力或许主要源于梁朝伟的加盟,这是他首次挑战欧洲电影类型。然而,影片的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与中国电影界渊源颇深,她曾于2017年赴港与王家卫展开深度对话,2018年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2023年重返电影节举办大师班,并在当年五月的布达佩斯"影像亚洲中国电影放映周"活动中表达了对香港电影的赞赏。
刚刚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被视作近年来罕见的"大年",既有辛芷蕾斩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突破性成就,也见证了贾木许导演在金狮奖上的历史性首获。但随着盛况逐渐平息,人们开始关注本届电影节最具代表性却被忽视的佳作——伊尔蒂科·茵叶蒂执导的《寂静的朋友》。
在电影节闭幕前夕,媒体普遍看好该片会成为最佳影片竞争者。梁朝伟若能凭借此片延续"福将"传奇,将实现自《悲情城市》(1989)、《三轮车夫》(1995)、《色,戒》(2007)后第四次斩获金狮奖的壮举。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场刊ICS Critics Panel中获得3.8分(满分5分)的高分,超越了金狮奖得主《父母兄弟》的3.5分,创下该评分机制创立五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时,在"烂番茄"平台收录的12篇专业影评中,该片获得100%好评。
不过,最终《寂静的朋友》仅获得最佳新人奖(卢娜·韦德勒)一项殊荣,因此被冠以"遗珠"之名。这个看似矛盾的结果,恰恰凸显了影片在艺术价值与商业考量之间的独特定位。
作为压轴作品,《寂静的朋友》在威尼斯电影节场刊中获得全场最高分3.8分。
伊尔蒂科·茵叶蒂与主创团队亮相《寂静的朋友》威尼斯电影节全球首映礼。这位匈牙利导演早年以黑白电影《我的二十世纪》赢得戛纳金摄影机奖,从而崭露头角。在2017年凭借《肉与灵》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之前,她经历了长达18年的沉寂时期,期间任教于布达佩斯戏剧与电影艺术学院,培育了包括《课业启示录》导演巴林特·茨姆勒在内的新生代电影人才。《寂静的朋友》作为其复出后的第三部作品,此前曾入围2021年戛纳电影节的《吾妻之话》。
《寂静的朋友》是导演茵叶蒂与法国演员蕾雅·赛杜继《吾妻之话》后的再度携手。影片以德国马尔堡大学内一棵银杏树为核心意象,通过1908年、1972年与2020年三个时空维度,编织出跨越百年的三重叙事。分别对应大学首位女性学生、承担植物照料职责的年轻学子,以及因新冠疫情而滞留当地的香港神经科学家。"寂静的朋友"这一名称,象征着银杏树作为百年间同一空间内见证不同人生轨迹的永恒见证者。值得注意的是,三段故事采用了差异化的影像载体:1908年的35毫米黑白胶片、1972年的16毫米彩色胶片,以及2020年的数字彩色影像,形成跨越时代的视觉对话。
在威尼斯电影节首度斩获最佳新人奖的德国演员卢娜·韦德勒,其获奖作品引发了关于环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广泛讨论。然而导演茵叶蒂在采访中多次澄清,该影片并非旨在传递特定政治理念或社会议题。在接受电影广播节目FRED采访时,她强调创作初衷是"通过沉默传达立场",认为"生活中的改变往往源于视角的细微转变"。在《综艺》专访中,茵叶蒂进一步阐释:"以激进方式要求善意难以持久,但单纯渲染黑暗也并非完整叙事。尽管世界充满阴影,我依然相信善意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悄然绽放。"这种克制而富有哲思的创作态度,成为影片引发深层共鸣的重要原因。
梁朝伟与他的“寂静的朋友”一文中,茵叶蒂并未否认影片所蕴含的隐喻性。她在接受Cineuropa网站采访时提到,阿瑟·库斯勒曾创作过一部名为《梦游者》的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欧洲宇宙学思想史,涵盖从古埃及文明到爱因斯坦理论的演变历程。尽管书中涉及艰深的科学命题,但其采用的隐喻手法却颇具创新性。即便现代人使用的隐喻已不再如“巨象驮着地球”般生动形象,这些概念依然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语言体系。这种基于隐喻的思维框架会在特定历史阶段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与认知模式,直至被新的隐喻替代。从多个维度观察,我们仍困于19世纪的思维框架。
伊尔蒂科·茵叶蒂在解读《梦游者》中文版采用三线叙事结构时指出,每个时间节点都蕴含着独特价值。她认为数字"三"既是表达完整性的最小单元,也暗含神秘主义色彩,这种结构能有效展现不同维度的时空体验。在1908年以35毫米黑白画面呈现的时空里,出现了专精植物特写的德国摄影大师卡尔·布劳斯菲尔德,其镜头下的微观世界传递着创作者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正如茵叶蒂在《综艺》采访中所言:"你会感受到某种超越性的存在——无论是神性还是自然力,都在以最壮丽的方式绽放。这种视觉体验如同置身异星球,凝视着陌生的生命形态。"而影片后两个时空则更多承载了导演个人的生命感悟与创作经验。
德国摄影大师卡尔·布劳斯菲尔德拍摄的作品聚焦于人类认知的演变,他提出:人的眼界在历史进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转折出现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那个时代对既有世界观进行了系统性解构。作为曾获准前往瑞士大学深造的东欧少女,茵叶蒂在Cineuropa采访中坦言,自己曾像1972年时间线中的角色一样,怀抱重塑人类生存模式与自然关系的理想。与1908年时间线形成对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人们普遍认为既有的社会秩序将永恒延续。
在该影片中,梁朝伟饰演的教授Tony(角色名与演员本名同为Tony)被困于空旷寂静的校园内,通过视频通话与同行挚友(蕾雅·赛杜饰)深入讨论各类哲学命题。这位学者将视频连线视为支撑其精神世界的重要纽带,进而尝试运用严谨的科研手段,解读植物发出的微妙信号。
电影《寂静的朋友》中关于植物传感实验的创作灵感,源自197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的实验。茵叶蒂在《综艺》专访中表示,这一设定反映了人类渴望理解万物的本能——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同类。"我们总是试图与外界建立联系,同时保持自我认知的独立性",她提及与梁朝伟的创作对话时补充道。
尽管未能亲临威尼斯现场,梁朝伟仍以远程连线形式参与了该片记者会。他透露通过研究茵叶蒂提供的四本专业著作、植物影像资料及早期植物心智研究文献,逐渐构建起角色形象。这些资料不仅探讨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命题,更包含东方哲学经典文本。"当我在山上跑步时,突然意识到树木并非无生命的物体",他描述了认知转变的过程,"它们拥有独特的感知维度——这正是Umwelt概念的具象化体现。"
这种认知突破与茵叶蒂的创作理念形成呼应。她指出:"梁朝伟对影片蕴含的哲学思辨非常着迷。我们通过交换书籍与TED演讲深入交流,他特别提到东方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两人讨论的核心命题在于:如何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接纳人类感知能力的有限性。"当我们意识到自身只能捕捉自然的局部信息时,或许就能获得全新的生存视角。"茵叶蒂总结道。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