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歌行》定档0104再现胶东孩子剧团热血风华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5更新:2025-09-16 22:30:47

青少年红色题材院线电影《战歌行》今日正式公布上映日期为1月4日,并同步发布定档海报。该片作为献礼建国75周年的重点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孩子剧团为创作蓝本,通过战时儿童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一群热血少年在党的引领下,以歌剧、话剧、舞蹈及曲艺等多元艺术形式活跃于抗战前线的壮丽画卷。影片生动刻画了多个性格鲜明的抗战小英雄形象,塑造出充满正义感与牺牲精神的少年剧团群体,深刻传递了铭记历史、致敬英烈、珍视和平的时代价值观。为确保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主创团队深入多地搜集史料,走访"胶东抗日孩子剧团"亲历者与见证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影片由李太岩子担任导演,雷娟编剧,范修竹、王忠浩、齐梓杰、洪悦熙、李淏东、夏子轩、管梓程联袂主演,张书林与李瑞云出任出品人,王芸负责制片工作,李庆辉兼任执行制片人及编剧。该片由山东智华锦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山东锦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青岛瑞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制作,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破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青岛瑞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

随孩子剧团"重返战火纷飞的时代",昂扬的歌声在硝烟中激荡出炽热旋律。今日发布的定档海报中,孩子剧团的演员们以坚毅的目光凝视前方,洋溢着对光明未来的憧憬,整齐列队于村落背影处。画面前层,一位沧桑老人牵引着满载家当的驴车缓缓前行,车厢内疲惫的旅人与充满希望的孩子们形成鲜明对照。从动荡不安的家园到席卷全国的战争浪潮,从颠沛流离的艰辛到少年们不屈的抗争意志,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直击人心,让观众在视觉震撼中深刻体悟到战火洗礼下的民族苦难与新生代力量的觉醒。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主演群体中多数演员曾参与过军旅题材作品的创作与演绎,涵盖《我和我的祖国》《 cross over the Yalu River》至《血战微山岛》《幸存者1937》等经典作品。作为以青少年视角呈现的红色主题影片,《战歌行》以宁静的海边渔村为叙事舞台,将抗日烽火作为时代背景,通过孩子剧团在贺团长率领下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宣传的历程,生动刻画了特殊年代里的少年群像。影片中诸多震撼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如在敌后突围过程中,剧团遭遇日军围剿时,"老烟锅"角色以胡琴声引开追兵,用残缺的肢体制造干扰,最终在正面冲突中赤手空拳与持刺刀的敌人搏斗,以生命诠释了英雄气概。那荡气回肠的琴音与悲壮牺牲的场景形成强烈冲击,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词则化作穿透时空的呐喊,既承载着青年群体的抗争精神,也凝聚着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尽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孩子剧团成员仍以艺术为武器,在黑暗中点燃希望之光,用青春热血谱写民族复兴的战歌。

如何将革命历史题材与新时代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本土化叙事传递红色精神?以电影《战歌行》为例,该片以胶东半岛的小渔村为取景地,通过海浪、远山、草房和渔船等真实地貌构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图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胶东地区的风貌特色。影片采用儿童视角展开叙事,这种叙事策略有效拉近了历史与当代青少年的距离。当银幕上出现"小眼镜"讲述"明天我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学校里开满了花儿,孩子们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们的衣服是暖和干净的,早上吃鸡蛋,中午是打卤面,饭后再吃个水果,那是最好不过"等充满童真的话语时,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影像作为记录英雄事迹、铭记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与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孩子剧团的成员们以稚嫩之躯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用艺术之光照亮抗争之路。而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战歌行》以艺术形式重现孩子剧团的英勇事迹,通过镜头与舞台的双重力量,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峥嵘岁月中,少年们用信念与勇气谱写的壮丽篇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