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告急,都在赌这片票房能破10亿!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8更新:2025-09-02 17:10:29

暑期档表现低迷!时至7月24日,全国电影市场仍未出现单片票房破10亿的国产电影。统计显示,自6月1日暑期档启动以来,累计票房达44.33亿,较2024年同期少19亿,与2023年同期差距更是扩大至65.4亿。然而,随着《南京照相馆》本周正式上映,这一沉闷局面开始出现转机。据最新数据,该片预售及点映票房已突破1亿元大关,为平淡的暑期档注入新动能。

申奥导演此前执导的电影《孤注一掷》凭借38.49亿的票房成绩,成功摘得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根据"时光洞察"的预测,其新作《南京照相馆》或有望突破15亿票房大关。该片以南京大屠杀时期日军遗留的真实影像为创作素材,与传统历史战争题材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影片突破常规叙事框架,从"主旋律概念先行"转向"讲好一个扎实而生动的故事",实现了对历史题材的创新性表达,成为这一类型片的重要突破。

影片通过七位普通民众的视角,结合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聚焦于战火中挣扎求生的真实个体。他们并非完美无瑕,每个人在绝境中本能迸发的生存欲望都会揭开人性的灰暗面,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与细腻动人的生存故事。

影片并未刻意渲染苦难,而是以普通人的视角深入体悟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以小人物视角展现众生的真实面貌往往能引发最强烈的观众共鸣。《南京照相馆》通过多方视角的细腻刻画,让每个角色都呈现出独特的个体特征,无论是挣扎求生的主角,亦或是被迫卷入的配角,甚至被塑造为反派的日本摄影师,都在历史洪流中展现出令人唏嘘的人性光辉。导演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试图呈现战争背景下平民的生存困境——当无辜者被卷入非人的境遇,如何在恐惧与压迫中觉醒民族意识,最终迸发出撼动人心的爱国热忱。影片中的邮差阿昌(刘昊然 饰)作为核心叙事者,最初仅为在乱局中保全生命的普通人,他通过伪装成照相馆学徒的生存策略,被迫协助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完成底片冲洗工作,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中完成了从自我保全到民族觉醒的精神蜕变。

照相馆主人金承宗(王骁 饰)精通照片冲洗技艺,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他本在自己的安静角落里过着体面的生活,却因战争的无情卷入命运巨变。面对日军制造的惨烈屠杀,他们试图在战火中保全性命,却因偶然的胶片冲洗意外曝光了大量罪证,被迫卷入历史的漩涡。

目睹日军在南京城肆虐的暴行,他们将记录同胞受难的影像底片毅然送往海外,试图向世界揭露侵略者的真实罪行。林毓秀(高叶 饰)曾是一名青涩的跑龙套演员,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被迫屈身成为为侵略者献技的歌女。当昔日恋人沦为汉奸,身边无辜者接连惨遭屠戮,她愤然低语:"我自幼习得的戏文里,穆桂英与梁红玉是忠贞的象征。若我竟堕落成秦桧的垢之人,下场恐比此刻更惨。"

传统“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论调,在这部影片中被彻底颠覆。商女群体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韧与抗争精神,她们在战火中以柔弱之躯践行着不屈的救国信念。汉奸王广海(王传君饰)则成为日本侵略者手中的工具,表面顺从却暗藏挣扎,他深信中国无法抵御外侮,选择沦为日军翻译官,被迫驱使同胞为侵略者服务。这位出卖尊严的叛徒最终意识到,无论如何挣扎,那些他试图守护的生命终究无法幸免。

宋班长(由周游饰演)曾是一名逃兵,按理来说是照相馆里最令人反感的存在。然而,他率先以旁观者视角唤醒阿昌,质问"你这是背叛国家!"。起初的怯懦源于他对弟弟的牵挂,而后的孤勇则源于他对共同命运的担当,誓为同胞换取一线生机。这些角色并非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呈现出丰富的人性层次。起初,众人各怀心思,争夺不止,就连日军留下的"保命符"都被撕成碎片。当最后关头来临,他们必须抉择生的希望该由谁来守护?在无枪无势的绝境中,仅凭一帧帧照片,他们如何以柔克刚、以智取胜?这些小人物的蜕变历程,勾勒出人性在极端处境下的多维图景,令人动容。

历史定格的双面镜:从记录美好到见证暴行。在日军攻陷南京的黑暗时期,原本承载着人性光辉的摄影技术,被迫成为侵略者包装罪恶的工具。侵略者以"亲善照"粉饰太平,而幸存者手中的底片却凝固了灭绝人性的真相。令人警醒的反派角色日军摄影师伊藤,精心策划的"友谊"场景实则掩盖着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他表面给予流浪狗食物的善意举动,与镜头下毫无人性的屠杀行径形成骇人对比。

在银幕叙事中,伊藤举起相机的瞬间与日本军官扣动扳机的画面常被并置。镜头与枪械作为权力的双重面相,前者通过影像塑造历史叙事、操控舆论格局与时代走向,后者则直接剥夺生命存在。这种并置并非偶然,伊藤的记录行为本身构成了对历史真相的隐喻性干预——当快门声与枪声同时响起,摄影的客观性被悬置在暴力的阴影之下,历史的记录与抹杀在此形成微妙的辩证关系。

每一张真实的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既能成为侵略者扭曲事实的工具,也能被正义之士珍藏以还原真相。影像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姓名,更是鲜活的生命与无法抹去的罪证。伊藤在审视被替换底片时,目睹中国人的面容从朦胧逐渐清晰,这种记忆过程与《波斯语课》中德国军官背诵数千犹太人姓名的场景形成鲜明对照。影片通过这种从记录到武器再到证言的转变,揭示了影像在历史叙事中的多重角色,彰显了影像作为历史真相载体的深刻意义。

影片中串联起普通人物命运的关键媒介,既将他们推向命运的漩涡,也在共同守护影像的过程中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纽带。金老板在暗房里传授阿昌冲洗技艺,宋班长为捍卫黑白影像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当生存危机达到顶点,众人最终在照相馆内完成象征性的合影。面对斑驳背景墙折射出的山河壮景,所有人在镜头前眼眶泛红,仿佛透过胶片看到了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个体命运。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普通人的觉醒,最终化作集体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画面。

电影《南京!南京!》中的吉祥照相馆,坐落于南京历史地标——贡院街上。导演申奥曾感慨道:“当年南京人毕业、结婚、生子、工作等人生重要节点都会在此留下影像印记。这条街承载着南京人的一生,这家照相馆见证着南京人的一生。”快门定格的不仅是平凡人生片段,更是那个时代国人对生存的渴望与对美好的追求。而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恰是当年南京百姓在战火硝烟中最为向往的日常。铭记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延续仇恨,而在于警示后人避免悲剧重演。这段沉痛的民族记忆,早已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影片《南京照相馆》与2020年上映的《八佰》之间存在诸多值得玩味的关联。两部作品均以1937年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前者聚焦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影像记录,后者讲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故事,虽然叙事视角不同,但都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民族苦难。导演谢晋与管虎在创作手法上展现出惊人相似性:前者以黑白影像构建历史厚重感,后者通过彩色画面强化视觉冲击,这种艺术选择都服务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人性光辉的礼赞。值得注意的是,两部电影均采用多线叙事结构,将宏大历史与微观个体命运交织,形成跨越时空的互文关系。

《八佰》与同期上映的抗战题材影片同样以小人物视角切入,通过微观叙事展现战争的残酷现实。该片采用"隔岸观火"的特殊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仿佛身临其境的战争现场,以沉浸式的方式呈现历史画面。

苏州河两岸呈现出鲜明对比,一侧是繁华盛世的喧嚣,另一侧则浸染着战火硝烟。观众不仅目睹了四行仓库守军以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的悲壮史诗,更透过历史褶皱窥见了社会各阶层在危局中迸发的人性光辉与阴暗。

《南京照相馆》巧妙将动态的"直播"转化为静态的影像,通过一组组历史瞬间的定格画面,无声诉说南京大屠杀的深重创伤。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两部影片均突破了传统英雄主义的叙事框架,转而聚焦于平凡个体的真实群像。《八佰》中的士兵群体起初包含逃兵与怯懦者,但历经战火的淬炼后,他们逐渐唤起内在的坚韧,蜕变为守护家园的英勇战士。《南京照相馆》中的普通市民同样经历了从畏惧退缩到挺身而出的转变,其精神成长轨迹映射出战争对人性的深刻冲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物塑造的共性也延伸至影片之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呼应。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影院行业陷入停滞,2020年夏季在经历半年的停业后,市场急需一部能够激发观影热情的国产佳作。8月21日,《八佰》在影院上座率仍受限制的背景下上映,冯小刚导演曾表示:"若该片能突破20亿乃至30亿票房,不仅将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更会为全球电影人带来希望。"最终影片以31.1亿票房成绩成功"救市",不仅夺得2020年度票房冠军,更占暑期档总票房36.16亿的八成以上。2025年暑期档再度面临市场提振需求,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的上映时机与历史节点高度契合。提前点映两周便收获了业界高度评价,为这个特殊时期注入了文化力量。

《南京照相馆》能否成为今夏的现象级作品?就创作层面而言,二者显然存在差异,它是今年夏天独树一帜的存在。但从市场期待来看,小万寄予厚望。若该片能持续维持口碑热度,或有望实现类似《八佰》的逆袭效应。在暑期档电影票房低迷的背景下,其或可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力量,缔造新的票房纪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