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又出手了,这次国产谍战片,又要有新的天花板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67更新:2025-09-15 18:45:20

去年暑期档成为陈思诚影视事业的重要节点,他主导的两部影片接连引发市场热议。其中由他担任监制的《消失的她》以35亿元票房成绩强势登顶,不仅打破国产悬疑片票房纪录,更成为整个暑期档的票房黑马,带动相关题材影片热度持续攀升。

在年末贺岁档期,由他执导的电影《三大队》凭借出色的口碑表现,成功在整体市场遭遇寒流的背景下,斩获超过7亿元票房。

陈思诚以演员身份出道,凭借《士兵突击》这部作品迅速获得广泛关注。在演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他转型导演,通过《北京爱情故事》确立了导演地位,随后以《唐探》系列电影打造经典IP,成为华语影坛首位实现百亿票房的导演。近年来他逐渐淡出一线执导,转而担任监制工作,其参与监制的《误杀》《消失的她》及《唐人街探案》网剧等作品均取得不俗成绩。令人意外的是,2024年伊始他再次回归导演岗位,携手陈道明、吴彦祖等实力派演员,带领刘昊然主演谍战题材电影《解密》。

该影片于去年10月底启动拍摄,全程持续98天,跨越11个不同场景进行转场,最终于今年1月25日圆满杀青。制作方在3月12日率先推出了以"人生三幕"为主题的首支预告片,通过19秒的精炼叙事,用三个震撼镜头完整呈现了刘昊然饰演的数学天才跨越人生阶段的成长轨迹。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到事业有成却发际线后移的中年阶段,演员通过极具层次感的造型设计,实现了角色形象的完美蜕变,其表演状态更获得了观众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广泛赞誉。

无论影片质量如何,陈思诚此次作品的话题性已然锁定。作为中国最具商业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他以爱情、悬疑、冒险、科幻、警匪等多元题材的驾驭能力著称,每部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突破。然而此次谍战题材的尝试,却让业内专业人士不禁为其捏紧了汗。谍战片虽以扣人心弦的智斗博弈和复杂的人际纠葛著称,但其拍摄难度极高,被视为影视创作中的高风险领域。这种类型片的魅力在于将潜伏斗争与办公室政治巧妙融合,既能营造紧张刺激的悬疑氛围,又具备深刻的人性剖析,既能轻松娱乐也能引发思考,因此在20年间始终保持着广泛的观众基础。

谍战题材的创作困境在于其固有的叙事框架:主角往往孤身深入险境,周遭危机四伏,历经多次惊险逃脱,身边常有女性角色相伴,最终完成使命后升华主题。这种程式化模式已反复使用数十次,观众审美逐渐疲劳,突破传统套路的难度持续增加。谍战题材则可分为剧集和电影两大类别,谍战剧源起于早期特务题材作品,2006年《暗算》标志着其初步兴起,2009年《潜伏》则成为爆发点。随后涌现出众多佳作,如2010年《黎明之前》和2012年《悬崖》,均展现该类型剧集的高水准。然而自2015年《伪装者》后,谍战剧逐渐进入发展瓶颈期,直至2017年《风筝》达到最后的创作高峰,之后便迅速下滑,不再延续往日的繁荣态势。

相较于电视剧,谍战片的创作难度更高。在过去十五年间,能够登上院线的谍战题材电影屈指可数,真正跻身经典的更是寥寥无几。仅有2009年的《风声》与2021年的《悬崖之上》在类型突破与叙事结构上取得成功。这种困境源于电影载体本身的限制——90分钟的时长难以承载谍战题材复杂的时间线与庞大的叙事体量。创作者需兼顾时代背景的铺陈、紧张激烈的潜伏博弈,以及深邃的人性剖析,其难度堪比将庞大体量的叙事内容压缩进有限的银幕时间内。《风声》与《悬崖之上》的突破性在于它们并非纯粹的谍战片,而是通过类型融合实现了创新。前者以悬疑片的"暴雪山庄"模式为核心,将封闭空间内的多方博弈推向极致;后者则借鉴了犯罪片的叙事策略,通过紧凑的情节推进与人物刻画展现革命者的精神特质。

高群书在原有框架基础上,巧妙融合了谍战心理较量与高强度审讯戏码,最终创作出一部结构紧凑、情节紧凑的谍战作品。

《悬崖之上》对传统冒险片进行了创新演绎,其叙事框架借鉴了《七武士》的经典模式——以个人为核心组建团队,共同应对复杂挑战。影片中四人小组执行的"乌特拉"行动,结合张艺谋标志性的色彩美学风格,最终呈现出一部兼具类型突破与艺术表达的谍战作品。

尽管堪称经典,却难以被后来者超越的谍战片,是否有人敢于尝试突破?答案是肯定的!去年年末,高群书执导的《刀尖》便以大胆创新的叙事手法,成为一部极具突破性的作品。

2017年12月,沉寂五年后重新上映的谍战剧《风筝》尽管内容碎片化,却依旧以深刻的主题引发观众共鸣,为日渐式微的谍战剧类型带来一抹亮色。紧接着在2018年1月,由导演高群书执导的电影《刀尖》正式开机,这位曾在《风声》后间隔九年再度涉足谍战片的导演,显然受到《风筝》的启发,决心展开新的创作尝试。

五年后,在《刀尖》的超前点映会上,他提及《风声》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随后电影频道多次重播,他反复观看并表示十分欣赏。然而在拍摄《刀尖》时,他明确表示这部作品绝不能沦为《风声》的续作。若将《风声》比作一阵风,其人物纷至沓来、线索扑朔迷离,最终导演引领观众在混沌中把握住转瞬即逝的真相;而《刀尖》则更像一把锋利的刀,高群书将谍战剧的叙事体量注入谍战片的框架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创作格局。

面对冗长的叙事结构与繁复的人物关系网,创作者可采取精炼手法重构故事框架。通过精准剪辑剥离冗余细节,仅保留核心叙事脉络,借助关键场景的留白激发观众联想空间。同时运用大量旁白作为叙事支点,以简洁的语言勾连碎片化的情节线索。在简化的故事主线中注入高强度戏剧冲突,搭配特定类型的视觉元素,最终呈现一部风格鲜明的影视作品。

《刀尖》的命运与《风筝》颇为相似,因内容尺度问题被封存长达五年,直至去年才重新解禁。影片重映后,观众满怀期待走进影院,却惊讶发现标志性镜头“大白屁股”遭到删减,原本松散的情节脉络被进一步切割,令整部作品呈现出碎片化状态,观影体验宛如一部精简版谍战剧精华集。

《刀尖》的市场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仅为5.2分,票房总额刚过五千万,高群书的创作尝试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为何皮哥要深入解析这部作品?关键在于陈思诚执导的《解密》与《刀尖》存在显著相似性。二者皆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尽管故事背景分别设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角身份也从特工转变为数学天才,但核心议题却高度一致——探讨战乱年代个体对信仰的坚守。这种跨越时空的命题呼应,恰如'一笔写不出两个麦字'般紧密。

《解密》开拍恰逢《刀尖》上映,麦家不仅参与了《刀尖》的宣传推广,还深度介入《解密》的筹备工作,而陈思诚作为两部影片的导演及编剧,必然对《刀尖》保持高度关注。这种紧密的时间关联与创作交集,使两部影片在艺术气质上呈现出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两部电影均曾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其中电视剧版《刀尖》于2017年拍摄完成,全剧40集,因收视率低迷导致豆瓣平台未公布评分,现有评论多为负面评价。

据传电视剧《解密》遭遇口碑滑铁卢后,导演高群书才决定拍摄电影版。该电视剧于2016年首播,共41集,豆瓣评分仅为5.1分,尽管曾引发短暂热度,但陈学冬饰演的数学天才形象被批评为过度中二,导致观众强烈批评。原著作者麦家历时11年创作此书,经历17次退稿后,最终将121万字的初稿精简至21万字出版。面对电视剧改编的不尽如人意,麦家显然心有不满,这也促使陈思诚启动电影版的拍摄计划。

两部影片的诞生历程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其制作过程几乎如出一辙。在主创阵容方面,两位主演也展现出微妙的共通之处。《刀尖》由张译主演,彼时的张译正经历着职业生涯的转型期。尽管他已凭借《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亲爱的》《追凶者也》等作品积累了不少高光时刻,但个人声望始终未能突破瓶颈。

在拍摄电视剧《刀尖》期间,张译与实力派演员郎月婷合作,这一搭配反映出当时他所拥有的演艺资源尚不丰富。

在《刀尖》暂未推出的期间,张译迎来了事业突破,接连参演多部热门剧集,成功跻身一线演员行列,此后的发展则另当别论。而《解密》由刘昊然主演,他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挑战中。

刘昊然最引人注目的特质是其独特的少年感,他曾因主演《唐探》系列电影成为新生代备受瞩目的男演员。然而,这位演员却因两次颇具争议的转型尝试影响了公众形象。首次突破发生在《四海》中,他选择尝试糙男形象,导致原有的少年感消失殆尽,而刻意留下的两撮小胡子也因造型失衡引发了不少讨论。

第二项关键举措是与周冬雨展开恋情。由于周冬雨在娱乐圈的公众形象相对平淡,而刘昊然此前主要依靠路人缘积累人气,这段感情的公开发展反而导致其粉丝基础出现明显波动。

在《唐探》系列之后,刘昊然尚未有单打独斗的票房爆款之作,而《四海》的票房表现不佳更令其陷入舆论危机。作为昔日提携其成名的陈思诚,如今正试图以新作《解密》为小兄弟铺路。该片的成败关键在于刘昊然对角色的诠释能力,预告片中他身着老年装扮的造型引发热议,观众对其能否驾驭这一角色转变充满疑问。

刘昊然在《唐探》系列中成功演绎了经典天才少年秦风一角,此次转型出演数学天才角色,人设延续性与自身特质高度契合。然而该角色需跨越至老年阶段,这对刘昊然来说是个全新挑战——他并非以细腻演技著称,对角色的沧桑感塑造提出了极高要求。尽管预告片中仅短暂展现角色状态便引发争议,但最终呈现效果仍存悬念。值得期待的是,陈思诚作为导演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和细腻的场景把控闻名,其创作能力常能突破常规,将看似困难的角色转化为极具感染力的银幕形象。

据业内人士分析,陈思诚或将在《解密》中施展三大创新举措,为作品注入全新活力。为提升演员阵容的含金量,他特别邀请陈道明与吴彦祖两位演技派加盟,虽然两位前辈的风格迥异,但其强大的气场与专业素养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话题性。刘昊然的表演压力因此大幅缓解。此外,考虑到陈学冬此前已成功诠释该角色,刘昊然只需稍加努力便有望超越前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陈思诚在完成《三大队》后,其两部作品中的主角均呈现出孤注一掷的特质。面对《解密》这部多线叙事结构的小说,他很可能延续《三大队》的创作思路,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方式聚焦单一主线,深入挖掘核心故事。作为一位具有高度模式化创作特征的导演,陈思诚擅长构建个人化的叙事体系,并通过该体系持续输出作品。《解密》的创作必然会在《三大队》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养分,形成其独特的叙事范式。

《解密》小说出版后,关于主角身份的讨论持续发酵,有观点认为其形象与钱学森存在高度关联,但麦家本人则坚决否认。不可否认的是,容金珍这一角色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后万千核工业建设者的集体记忆。倘若陈思诚能在商业大片中融入对科研群体的人文关注,或许能让《解密》突破传统谍战片的叙事框架,实现类似《奥本海默》的深度表达。尽管创作之路充满挑战,但我们可以看到陈思诚始终保持着对市场规律的敏锐把握与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国产谍战片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在悄然回归。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