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到《新生》,申奥进步了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08更新:2025-09-14 09:11:39

由申奥执导,井柏然、周依然、王砚辉、黄觉、张艺凡联袂主演的悬疑网剧《新生》已圆满落幕。该剧以主人公"费可"的离世为开端,通过追思会上五位"骗局受害者"的视角,运用碎片化叙事手法展开"费可"的完整人生轨迹,呈现了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性罗生门故事。在"反诈"题材的创作道路上,《新生》与申奥此前执导的电影《孤注一掷》形成呼应,那么这位导演在类型片探索中是持续突破还是有所倒退?

在近日的《今日影评》节目中,特邀影评人周桂伊将与观众共同探讨申奥导演新作《新生》的创作理念与作品内涵。

《新生》的热播引发了广泛热议,观众群体中存在不同声音。正面评价指出人物刻画深入,剧情层层递进,令人欲罢不能;而负面声音则质疑剧中存在逻辑漏洞,部分情节缺乏严谨性,导致观众难以完全信服。

影评人周桂伊以题材呈现、叙事节奏、人物刻画、视觉效果及整体体验五大维度对《新生》进行了评分,其中他对影片在题材呈现与人物刻画方面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题材选择来看,申奥导演巧妙地将对人性隐蔽欲望的探讨融入诈骗叙事框架,影片通过层层递进的谜题设置,最终揭示出施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辩证关系——真正的施害者实为被欲望裹挟的受害者,而看似受害的个体却因内心的渴望被推向更深的困境。《新生》表面呈现为一场沉浸式的解密游戏,实则以现实主义视角切入熟人诈骗的社会议题,通过剖析人性深处的欲望与脆弱,深入挖掘犯罪行为背后复杂的社会动因,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逐渐成为局中人。

《新生》在角色塑造方面堪称高水准,井柏然的表演状态与个人表现力均达到巅峰。以他骗取苏倩300万元转账后的情节为例,角色展现出如猎人般耐心等待的策略,在密闭空间内通过手机屏幕传递出矛盾的情感:言语中透露着真挚的深情,而眼神却闪烁着令人窒息的冷酷。这种极具张力的表演方式,令观众在屏幕前感受到彻骨寒意。

作品在节奏把控上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二集至第六集的叙事张力令人印象深刻,却导致整体前后的节奏失衡;进入第七集后,随着对"费可"人物背景的回溯,剧情逐渐转入平稳叙述,信息密度持续下降,使得悬疑氛围与紧凑感有所减弱。周桂伊指出,尽管《孤注一掷》与《新生》均涉及诈骗题材,但二者在呈现维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申奥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成长。

《孤注一掷》以电信诈骗为题材,通过展现“监狱式工厂”与“荷官在线发牌”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揭示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残酷性。对于多数观众而言,这部作品首次将诈骗的黑暗面以如此直观的方式呈现,起到了警醒作用。而《新生》聚焦熟人之间的信任崩塌,其叙事更贴近现实生活,表面平静下暗藏汹涌,仿佛一场无处可逃的“狼人杀”游戏。两部作品在深度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以震撼的场面描写吸引眼球,后者则通过新颖的人物设定与层层递进的悬念,深入剖析人性欲望与人生选择的复杂关系,从更深层次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在《新生》之后,申奥导演以“反诈题材的代表人物”身份引发更多关注。从《受益人》到《孤注一掷》,再到《新生》,其作品持续聚焦社会议题,但《新生》的创作意图已超越传统反诈叙事,试图通过电影构建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深层共鸣——揭示人们在社会角色中往往需要压抑真实自我,这种双重身份的存在状态成为影片探讨的核心。

影视作品作为不同媒介,其创作侧重点各有侧重。申奥导演曾明确表示:“在剧集创作中,我们需聚焦于贴近现实生活的表达;而在电影创作中,则应追求更具艺术深度与哲学思考的呈现。”这种对两种创作形式的清晰认知,体现了他对媒介特性的深刻理解。影像艺术具有拓展观众生命维度的潜力,能够展现个体生活之外的广阔世界。未来更期待这位导演能敏锐捕捉当代社会潜藏的心理议题,在作品中与时代产生共鸣,引发观众对现代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