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89更新:2025-09-14 00:19:10
2017年,在充斥商业大片的影视市场中,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如同一股清流悄然绽放。该片以质朴的叙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突破常规,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上映两周内斩获6000万票房佳绩。这场文化现象不仅让西藏的雪域高原重新成为大众眼中的诗意栖居地,更让藏地题材的文艺作品引发广泛关注。同年,作为先锋文学重要载体的《花城》杂志发表了万玛才旦创作的藏地小说《气球》,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在文艺界掀起热议。该片亦在亚洲电影大奖中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与奉俊昊、王小帅等国际影人同台竞技。当人们习惯将西藏想象为朝圣的圣地时,万玛才旦给出了更具人文深度的艺术诠释。这位藏族导演的创作轨迹颇具传奇色彩——出生于青海安多藏区贵德县的牧民家庭,其童年时光与草原、羊群相伴,却在半个世纪后以藏地电影创作者的身份走向世界舞台。
万玛才旦是藏族文化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源于他祖父深信其孙是舅舅的转世。在藏族传统信仰中,生命的终结并非终点,灵魂可循轮回之轨重归人世。而这位被尊称为舅舅的僧人,曾是青海地区备受敬仰的宁玛巴教派高僧,不仅精通佛理,更积累了大量经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书籍被视为比牦牛更为珍贵的宝物,甚至一本字典可抵换一头健壮的牦牛。正是祖父对这一信仰的执着坚守,使得万玛才旦的童年得以享有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放学后的时光多被用于抄写佛经,为他日后深入藏文化研究奠定了深厚根基。
万玛才旦以令人艳羡的才华在文学与影视领域双栖绽放,其藏语小说创作的根基,或许与童年时期的抄经经历密不可分。在那个年代,书籍已不再稀有,但电影,尤其是黑白电影,仍是一代人难以企及的奢望。幸运的是,万玛才旦的家乡因靠近黄河而被选为水电站建设地,随着数百名职工的进驻,不仅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更在乡间开辟了露天影院,为当地孩子打开了一扇窥探光影世界的窗。
露天电影院曾是万玛才旦窥见世界的窗口,有零花钱时他大方购票入场,拮据时便翻墙溜进放映区。在那块高高悬挂的幕布前,他目睹了《摩登时代》《大闹天宫》《流浪者》《狐狸的故事》《佐罗》《人生》《十万火急》等影片,算起来竟在这家影院观看了超过200部影片。这份观影量在本地已足够称得上影迷,但将镜头对准银幕、亲手创作故事的念头,在那个尚未踏入导演之路的少年心里,仍如天边的星星般遥不可及。
万玛才旦早年曾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教书匠,日常在喧闹的课堂中与孩子们互动,夜晚则伏案批改作业、阅读书籍。然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他往往感受到难以驱散的孤独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他悄然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尝试,首部小说《人与狗》便在此时诞生。四年的基层教育经历并未消磨他的志向,反而愈发凸显出他对教师生涯的不适应,促使他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面对现实的束缚,他毅然决然地写下保证书,承诺若未能考取大学便主动辞职。凭借这份决心,他最终考入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这段求学经历在当地引发了广泛关注。
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老狗》源于他大学时期的真实经历。在就读于藏语言文学专业时,他创作的小说《人与狗》被寄往杂志社《西藏文学》,最终被该杂志采纳发表,使他在班级中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毕业成为他新一轮人生循环的起点,他选择进入机关单位担任公务员,获得了比从前教师更为体面的职业身份。然而,这种生活持续了数年后,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签署合同、加盖印章——再次激发了他的逃离欲望。他依然认为学习是突破困境的唯一途径,于是重返母校西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启新的求知之旅。
万玛才旦的人生轨迹在三十岁前似乎构成了难以挣脱的循环宿命——从求学之路到谋求体面工作,再到不断逃离的重复模式。这种无形的束缚直到他在硕士毕业之际,因获得国家资助藏区发展项目的支持,得以赴北京深造电影。童年深植的电影梦想,在被日常学习与工作所淹没的十余年之后,终于在这一刻破土而出,绽放出希望的曙光。
万玛才旦的出生地贵德县与拉萨、北京的距离相近,均为约两千公里。对于藏族同胞而言,前往拉萨朝圣是毕生追求的神圣旅程,而万玛才旦却选择向东迈进,在北京开启电影创作之路。彼时他年仅32岁,怀揣对电影的热忱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北京电影学院,他是首位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的藏族学生。尽管同窗中不乏天赋异禀者,但他的学习态度始终如一——每天清晨便外出寻觅影资源,直至深夜才返回宿舍。在小卖部淘寻盗版影碟、于校内放映室观摩影片、奔走于院线观看新片,如同海绵汲取水分般充实着自己的电影数据库。即便在专业院校深造,电影创作对师生而言仍是极具挑战的领域,多数人仅限于拍摄短片磨练技艺。而万玛才旦凭借早年积累的小说创作经验,将扎实的文学素养转化为电影剧本的创作优势。
万玛才旦导演的代表作《静静的嘛呢石》源于其学生时期与同伴合作拍摄的DV短片,该作品以独特的藏族文化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崭露头角,迅速获得师长及行业前辈的高度评价。2005年,他将这部短片拓展为长篇电影,首次采用藏语对白完整呈现藏族同胞的当代生活图景,开创了藏语电影的新篇章。此后,该作品在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等国内外重要影视奖项中屡获殊荣,标志着这位藏族电影人正式跻身主流视野,开启了其在影视界的职业生涯。
万玛才旦导演的《寻找智美更登》与《老狗》两部作品,同《静静的嘛呢石》共同构成了其标志性藏地三部曲。2015年,距离《静静的嘛呢石》上映已历经十年,万玛才旦推出《塔洛》并入围威尼斯电影节,该片斩获金马奖多项提名,最终夺得最佳改编剧本奖。2018年,他与王家卫合作的《撞死了一只羊》在暑期档与《复仇者联盟4》同期上映,虽临时调整为艺术电影专线放映,仍取得破千万票房的成绩。
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气球》即将在国内上映,此前已现身海外60余个国际电影节,斩获包括威尼斯、多伦多、釜山等在内的11项大奖及多项提名,获得广泛赞誉。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之前,万玛才旦是唯一活跃于中国影坛的藏族导演。尽管其在国内影视圈的知名度相对低调,但其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已取得显著成就。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凭借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追求,成功培养出一批藏族电影创作者,为中国藏族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万玛才旦持续致力于藏地电影人才的培养与扶持,他指导的《阿拉姜色》由松太加执导,《旺扎的雨靴》则由拉华加担任导演。这些藏族创作者与万玛才旦携手,共同构建起更为丰富的藏地电影生态。尽管关于藏地的影视作品与文学创作层出不穷,但其中呈现的场景往往局限于对雪域天堂的浪漫想象或对蛮荒之地的神秘化描绘。此类叙述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现实,却可能使生活于这片土地的人群陷入刻板印象的桎梏,同时让未曾亲历的观众产生脱离实际的幻想。这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或许可以理解,毕竟对于未在藏地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创作者而言,在有限的制作周期内完全还原当地生活图景,存在相当大的挑战。
对于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而言,创作《静静的嘛呢石》时能够精准捕捉藏地文化细节的细微差异,这种能力源于他作为本地人的深厚积淀。其作品几乎都以藏地为叙事背景,通过深入实地取景的方式,忠实地还原了高原生活的原貌。无论是藏族活佛在影视作品中穿著的服饰细节,还是放羊少年在牧区特有的歌唱方式,乃至人们在山巅呼喊寻人的传统习俗,都展现出令人信服的真实感。他常表示:"外来视角往往难以穿透藏地文化的表层,而我想要用影像作为载体,记录藏族人民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正是这种对文化真实的执着追求,驱动着他持续在银幕上描绘藏地的风貌与人文。
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曾引发观众两极化的评价。有人因他作为"藏族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而期待观影,却在面对影片平淡质朴的叙事时感到失望。他刻意回避了对神山圣湖等自然景观的宏大呈现,也拒绝拍摄宗教仪式等传统符号,转而聚焦藏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创作选择让阎连科评价称:"万玛才旦的镜头语言始终保持着对西藏生活的真诚记录,既有现实主义的温度,又蕴含魔幻现实的意趣。他用克制的笔调描绘藏民的欢乐与忧愁,而非刻意渲染的煽情。"
当现代化浪潮席卷藏区,这片土地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万玛才旦通过《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作品,探讨着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影片呈现的不仅是文化变迁的困境,更是藏民在时代洪流中艰难求索的生存状态。
《气球》作为万玛才旦导演的第7部长片,在全国主流院线的首映具有里程碑意义。影片设定在90年代的封闭藏区,围绕一个避孕套引发的意外事件展开。当孩子将避孕套吹成气球玩耍,导致母亲意外怀孕,这个新生儿更被认定为已故爷爷的转世,将信仰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具象化为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
这本应是值得欣慰的时刻,却在主角所在的藏族家庭中演变成了难以承受的现实压力。是否将这个孩子留在家中成为家庭成员间激烈争论的焦点,由此掀开了故事的序幕。影片所探讨的远不止一个家庭的命运变迁,更深入挖掘了藏族文化中关于转世轮回与救赎的核心理念,这些观念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选择。而影片中,女主角以近乎挑战传统的方式提出质疑——"若活佛的指引出现偏差,又该如何?",这一反问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转折。
豆瓣评分:7.2,导演与编剧为万玛才旦,主演包括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影片语言为藏语。当《复仇者联盟4》占据中国院线99%的排片量,同期其他影片纷纷撤档之际,这部由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执导的文艺片《撞死了一只羊》却以艺术电影专线形式上映。故事发生在荒凉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两个同名男子——一位是因撞死藏羚羊而决心带其前往寺庙超度的司机金巴,另一位是怀揣复仇执念的杀手金巴——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并展开了一场跨越生死与仇恨的旅程。
司机金巴得知杀手金巴在面对仇人之子时选择放下执念,不愿让对方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他在梦境中替杀手完成了那场未竟的复仇,当黎明到来,两人在现实中皆释怀了过往纠葛。那些未能兑现的怨恨与救赎,最终在梦境中达成圆满,正如影片开篇的藏族箴言所言:"若我向你诉说梦境,你或许会将其遗忘;若我让你步入我的梦境,那便成了你的宿愿。"故事的闭环早在序章便已埋下伏笔,这种命运的回响正是《塔洛》想要传达的深意。
豆瓣评分:7.7分,导演与编剧均为万玛才旦,主演包括西德尼玛与杨秀措,影片以藏语呈现。塔洛是藏区一位与羊群相伴的孤独牧人,长期隐居山野仅通过收音机与外界沟通,活成了被时代遗忘的边缘个体。尽管被村民戏称为"小辫子",他却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为办理身份证,他首次踏入城镇,在理发店邂逅了温柔多情的姑娘,获得人生中第一次被记住的温暖体验与爱情。在姑娘的鼓励下,塔洛决定卖掉羊群,与她携手踏上逃离故土的旅程。
故事最终以姑娘独自携款离开告终,揭示了她对金钱的执着远胜于情感。而塔洛,曾以为在都市中邂逅真爱,却终被困于自我迷失的泥沼,经历背叛后两手空空重返高原。这种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剧烈碰撞,正深深烙印在众多藏族青年的精神世界里。影片以黑白影像的粗粝质感勾勒出雪域大地的苍茫,更精准捕捉到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与时代浪潮间的挣扎。他们踏上心灵的高原远征,走遍山川却始终徘徊于古老信仰与世俗价值观之间,渴望挣脱却又难以割舍,最终发现所谓云空未必真空。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