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一代:与乔纳森·海特就《混沌少年时》的对谈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1更新:2025-09-07 00:07:23

Netflix推出的迷你剧《混沌少年时》(Adolescence,2025)通过惊悚叙事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议题——当数字技术深度渗透青少年生活时,善意的父母与看似正常的成长环境可能如何催生极端行为。剧中,13岁嫌疑人杰米(Jamie)家中配备的电脑成为其接触网络暴力的入口,而学校里教师屡禁不止的手机使用现象,则映射出当代青少年与数字媒介之间难以割舍的依赖关系。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有诸多印证:去年英国某小镇发生的一起校园凶案中,凶手在作案前曾反复浏览网络暴力教程[1];而2023年美国一名14岁少年因TikTok视频遭恶意评论最终选择自杀的事件,更揭示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侵蚀机制[2]。剧中Instagram评论区里闪烁的表情符号,成为代际沟通的鸿沟,让成年人难以识别青少年群体中隐藏的伤害性互动。

正如剧集引发的广泛讨论所显示的,数字技术对青少年的影响已超越单纯的娱乐功能,演变为塑造认知、行为乃至生命轨迹的关键变量。这种现象背后,是社会心理学家们持续十年的观察与警示:从注意力分散到社交焦虑,从自我认同危机到暴力倾向的滋生,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正在重构青少年成长环境。

《混沌少年时》剧照。© 豆瓣电影这部剧引发了家长对如何限制青少年接触电子设备与社交媒体的深思。剧中第一集与第四集结尾,杰米父亲因失职而落泪的场景令人心痛,让人不禁联想到是否应将孩子的手机"封印"至大学阶段才解禁。为此,笔者采访了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焦虑的一代》一书作者乔纳森·海特,探讨数字时代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海特长期主张禁止青少年在高中前使用智能手机,16岁前应完全避免社交媒体接触。

在谈及该剧时,海特表示其核心体验源于父亲视角。剧中展现的青春期困境与家庭互动矛盾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智能手机带来的持续在线状态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他指出,过去90年代的电脑使用具有明显界限,而如今高度活跃的商业平台让青少年陷入全天候的数字环境,这种变化对社交关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课堂手机管控政策,海特强调现实中的学校往往仅要求学生将手机"收好"而非真正禁用。他认为这种做法无法有效遏制网络霸凌,真正需要的是建立无手机校园制度。只有通过物理隔离手机,如将其锁入袋子或柜子,才能显著减少青少年间的冲突与霸凌行为。

针对剧中展现的青少年冷酷行为,海特指出这是社交媒体带来的新型挑战。他解释道,网络平台将霸凌行为从间歇性转化为全天候现象,这种持续性的恶意影响远超传统社交方式。尽管青少年本就存在欺侮行为,但社交媒体的介入改变了其发生频率与传播广度,对心理健康造成更严重威胁。

当被问及社交媒体对男孩的影响,海特透露最初研究时误以为问题主要集中在女孩群体。但研究结果揭示,男孩群体更易受到上瘾、暴力倾向、毒品使用和极端主义等负面影响。对于家长担忧的平板电脑使用监管难题,海特建议应坚决反对这类设备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注意力分散问题,已成为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诱因。

卡赞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家长是否应主动与校方沟通,建议重新评估社交媒体使用政策。海特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这实际上是青少年父母面临的挑战。当孩子因未被允许拥有Instagram账号而愤怒抗拒,声称"别人都有"时,家长该如何应对?海特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坦言曾如此对待孩子。他强调,虽然脱离社交媒体可能带来某些信息缺失,但长期来看,过度依赖网络反而会阻碍更深层的成长。因此,他呼吁建立一个普遍共识:将社交媒体使用年龄延后至16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延迟接触的理念正在逐渐获得支持。许多家长已开始采取措施,推迟子女接触社交媒体的时机。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孩子炫耀"我是唯一没有账号的人"的情境将不复存在。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面对的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保护失衡问题:传统上我们过度保护孩子免受网络风险,却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培养。这种双重保护模式实则存在逻辑矛盾。

谈及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海特指出其"体验阻滞器"概念的本质。他认为,虽然手机确实能帮助建立社交联系,但这更多是互联网特性,而非社交媒体本身的独特价值。当社交生活被少数平台垄断,这些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内容并以广告驱动的"黏性"模式运营时,所谓连接实则演变为操控与成瘾。这种现象与传统通讯工具如电话、FaceTime的功能存在本质区别,后者能维持真实联系,而无限滚动的信息流则无法提供同等价值。

卡赞:为避免误解,您是否认为孩子应在家中通过FaceTime与朋友进行直接交流?海特:是的,这确实是个值得肯定的举措。一对一的实时沟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需要明确区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概念,前者强调个体间的真实互动,而后者则容易催生群体性的表演文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异步交流模式会加剧青少年的完美主义倾向,使她们陷入对文字的过度修饰与反复斟酌的困境。发布内容的行为,对青春期女孩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卡赞:就您观察,《混沌少年时》这类作品在提升社会认知和引发公众讨论方面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您认为观众在观看此类剧作后是否会产生行为改变,抑或仅将其视为娱乐产品?海特:我的初衷是唤醒公众意识,促使人们反思并调整行为方式。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实现这种社会影响,因为它能引发情感共鸣。它不仅仅是传递事实,更是通过人物塑造让观众感同身受,进而设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如何应对?因此我认为这部剧确实能唤醒许多家长的警觉。据悉已有部分学校开始探讨全面禁用手机,一些国家也正在推进相关立法进程,这些社会改变迹象显示我们正站在关键转折点上,《混沌少年时》或许将成为推动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