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逆袭!国产“大小姐短剧”霸屏日本市场:下载量达40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47更新:2025-09-06 19:21:08

中国本土的"土味短剧"热潮正蔓延至日本市场,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相较于国内常见的"扇巴掌、误会、下跪"等固定叙事模式,日本版短剧更侧重于"隐藏身份打工 职场逆袭"的新型故事架构。以豪门千金伪装成普通实习生,在经历职场压迫与绿茶女配陷害后,最终揭露身份反杀对手的剧情,成为日本观众的新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市场对"女主主动出轨年下小奶狗"的题材接受度较高,这一反差设定让传统霸总角色逐渐被隐藏身份的大小姐取代。凭借精准把握日本观众的喜好,选择进军该市场的短剧公司正获得可观回报。上海嘉书公司旗下短剧APP TopShort 于今年2月登陆日本iOS畅销榜,曾短暂超越Netflix,累计下载量突破40万大关。目前该应用单月营收稳定在70-80万美元区间,相较日本本土短剧APP实现30倍的业绩差距。

图/TopShort的短剧(大小姐文学和出轨文学)来源/TopShort TikTok官方账号。出海日本看似小众,但背后是一本经济账。国内短剧行业在半年内实现精品化转型,单部短剧制作成本由2023年的10万元攀升至30万元。尽管部分企业选择拓展海外市场,头部公司如九州旗下ShortTV、中文在线旗下Reelshort等已率先布局欧美市场,实现"单部15-20万美元制作成本,千万级投流费用"的市场格局。相比之下,日本单集拍摄成本长期维持在80万元(约合10万美元)。虽然欧美市场门槛较高,但日本市场因其成本优势,逐渐成为更具性价比的出海目的地。

然而,短剧作为2024年少有的增长型产业,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春节以来,信达雅、国脉文化、华扬联众等A股短剧概念股相继出现涨停现象。随着行业进入成熟阶段,短剧公司们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但出海已演变为资本密集型竞争。即便部分作品月收入达七八十美元,TopShort创始人王小书坦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相较于国内日均百集的制作节奏,日本市场节奏更慢、文化差异显著,加之用户习惯尚未形成,给出海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凭借广受欢迎的“大小姐文学”IP,TopShort在2月成功超越Netflix,成为日本流媒体平台的热门选择。根据市场数据,当月其核心作品《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大小姐的权利骚扰退治)》与另一部同类短剧《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持续走红,剧情围绕职场霸凌与身份伪装展开:假冒大小姐的女配、趋炎附势的同事、欺压下属的上司构成反派群像,而真大小姐女主则以“整顿职场”为主线,通过连续打脸反派制造爽感。这种将中国网络短剧的爽感模式与日本“大小姐文学”的职场题材结合的创作方式,使传统霸总题材焕发新生。东京居民you在Instagram偶然看到该短剧广告后,为追看前9集免费内容一口气投入大量时间,后续为完成全集55集的观看体验,选择支付月度会员费7600日元(约合49.99美元)。尽管该费用远超单场电影票价(约3000日元),但用户仍为沉浸式追剧体验买单。

在东京留学的阿丹,屡次在TikTok首页接触到短剧的解说推广。她对日本本土特有的"出轨文学"情有独钟,这种题材与国内短剧中的设定截然不同。在国内作品中,出轨往往被贴上恶毒女配的标签,而日本市场则推崇"寂寞主妇出轨年下"的叙事模式,这让习惯于"霸总娇妻"桥段的阿丹感到耳目一新。

自2023年6月起,TopShort等中国短剧平台已拓展至17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王小书发现日本用户对直接移植的中国内容并不买账。不仅题材存在文化适配问题,连国内流行的快节奏叙事手法,如"10秒亮钩子"和"1分钟内完成多重反转",在日语市场都面临失效风险。短剧导演阿亮指出,国内作品追求快速爽点,而日本观众更倾向在数集后见证女主逐渐突破困境,最终通过身份反转实现"手撕恶毒女配"的剧情满足。

这种差异既源于日本的观看习惯,也受限于当地缺乏具有网感的短剧创作人才。因此,本土化转型成为出海的必经之路。参考RealShort将中式霸总改编为狼人形象成功打入欧美市场的案例,TopShort在2023年10月选择于东京设立办事处。王小书认为,本土办公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获取日本制作方的信任。2024年1月,TopShort正式上线日语原创剧集,从"出轨文学"到豪门大小姐题材,终于精准触达日本女性用户需求。这场看似具备降维打击优势的跨国内容输出,实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本土化重构,方能实现市场突破。

首批进军日本市场的短剧企业成功抓住了行业增长机遇。2024年2月,TopShort在iOS娱乐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六,超越排名第十二的Netflix。同期,该应用在日本iOS娱乐类别畅销榜上攀升至第十一,同样超过Netflix的表现。公司当前月营收维持在70至80万美元区间。然而,尽管取得初步成绩,出海日本的短剧公司仍面临盈利难题。尽管已在日本推出十余部短剧,但王小书坦言尚未实现真正的盈利,"我们的日本市场短剧仍处于亏损状态。"

相较国内短剧行业成熟的即时投放模式,出海需从零搭建独立APP平台,初期投入成本高达数百万元。海外短剧APP主要通过IAA(用户观看广告解锁剧情)、单集付费及订阅模式实现变现。在日本市场,TopShort的定价策略更贴近网络服务费标准,用户可直接购买平台虚拟货币(5.99美元兑换95个币,单集解锁10个币),以月度或年度订阅(49.99美元/199.99美元)为主要盈利方式。

相较国内短剧的即时收益模式(数小时或当天即可回款),日本市场回款周期长达近两个月,若要实现同等业务规模,可能需要筹措数亿元资金。此外,日本尚未形成系统的短剧工种分类体系,从编剧、导演到翻译、后期制作等环节均需从零构建,导致项目周期延长至国内的两倍以上。

图片来源:@miracle wang 小红书平台。在当前日本短剧市场,制作一部超过50集、每集时长为1分钟的作品,基础拍摄成本约需10万美元,叠加推广投流费用后,TopShort单月运营成本已突破100万美元。导演阿亮指出,海外短剧的投流成本结构与国内市场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国内通过小程序内卡点付费实现快速资金回笼的模式,日本市场需额外承担30%的平台税及广告费用。同时,用户需经由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跳转至应用下载页面,付费路径更为冗长,导致用户在下载环节的流失率较高。而如何有效留存通过单集付费的用户,成为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因此,尽管TopShort已成长为日本市场的头部企业,仍处于持续投入市场的扩张阶段。王小书表示,出海日本已成为具备较高性价比的战略选择,但无论布局欧美还是日本市场,平台方至少需准备一亿以上资金,制作方亦需筹备两千多万资金。当前,出海已不再是小体量玩家可以轻易参与的领域,"出海只能作为长期事业规划,挣快钱的难度极高"。

对于国内短剧从业者而言,进军日本市场的主要吸引力在于与国内市场的对比。随着国内短剧行业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演员薪酬与服化道费用持续攀升。上海嘉书作为国内首批短剧制作公司,2021至2022年间单部作品制作成本维持在10万元至20万元区间,但至2023年年中,半年内成本已突破30万元,较此前翻倍,显著压缩了利润空间。王小书指出,其曾进行专项调研发现,2023年前日本拍摄短剧的成本约为10万美元(约合8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3-4部作品的制作费用,因此在日本拍摄并不具备成本优势。然而,随着国内制作成本上涨至30万元,日本市场反而成为更具性价比的出海选择。

数据显示,SensorTower统计显示,2022年国内短剧出海平台在海外的下载量/净流水仅达到4.4万次/2.0万美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激增至2823万次/5671万美元,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3月中旬,九州文化旗下应用ShortTV登上了美国App Store下载榜单冠军位置,同年11月,中文在线旗下Reelshort则多次占据Google Play与App Store的热门榜单。不过随着头部企业激烈竞争,欧美市场逐渐演变成为"拍摄成本仅需十几万美元,但投流成本可达千万美元"的高投入领域,市场争夺难度显著增加。

日本市场因此成为短剧公司寻求突破的性价比之选。除TopShort外,九州文化、中文在线等头部企业均通过推出日语翻译版短剧布局日本市场,日本本土平台bumpTV也在积极争夺市场份额。据七麦数据监测,Reelshort在近三个月日本(娱乐)畅销榜最高排名曾短暂达到62位,其余时间稳定在70至200位之间。而ShortTV则在近两个月内曾冲至2月的13位,随后回落至50位左右。相比其他企业,TopShort早先组建了近100人的日本本土团队,针对性开发本土短剧内容,使其排名能够稳定在前20位。

根据七麦数据提供的榜单信息,TopShort、Reelshort以及ShortTV等平台在日本短剧市场中占据显著地位。尽管TopShort在日营收与下载量方面已位列中国短剧出海企业的前列,但王小书坦言,当前作品仍存在提升空间。在需要培育用户观看习惯的日本市场,他观察到,部分高颜值演员对短剧平台缺乏认知与信任,导致本地化招聘及宣传成为制作公司拓展市场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内短剧市场竞争加剧,出海已被视为突围的重要策略。当前日本市场关注度上升,Reelshort等成熟平台亦加快布局。王小书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竞争尚未开启,但这一趋势预计不会遥远。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