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9更新:2025-09-06 15:18:00
《漫长的季节》凭借12集的体量赢得口碑,《我的阿勒泰》则以8集的篇幅打造诗意影像,市场已清晰传递出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持续追求。这场关于"剧本质量困境"的讨论,最终指向的或许不是行业困局,而是一次创作升级的转折点——短剧浪潮倒逼内容精耕,跳看功能推动叙事革新,现实主义与艺术想象在影视创作中形成新的共生关系。作者|毛浩宇 编辑|小白 排版|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剧情冗余""悬浮式结局"的普遍质疑,以及"三分钟追完一部剧"的短视频切片现象,影视行业正经历着对"优质内容"的深度反思。短剧发展、资本运作、创作话语权的博弈……究竟是哪些因素正在影响剧本质量?《四味毒叔》特邀资深编剧余飞、袁子弹、孟婕展开专题对话,聚焦行业痛点,从"长短剧模式之争"到"现实主义创作瓶颈",从产业链条到文本本质,以专业视角揭示影视创作的深层逻辑。
01 长剧短化现象:是回归本质还是市场妥协?随着《我的阿勒泰》《漫长的季节》《新生》等短剧集的成功播出,加之某平台网传12集以上剧作将受限的消息,使得"短剧集"(亦称"迷你剧")概念深入人心。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影视作品的呈现形式,更在无形中推动着长剧集向短剧集的转型,引发关于创作模式的广泛讨论。
当前国内对微短剧、短剧及短剧集的分类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界定。本文采用的"短剧集"概念,指代单集时长约为40分钟、集数范围在10至16集之间的剧集形式;而"微(短)剧"则特指单集时长1至10分钟、通常包含30至100集的短剧类型。
编剧余飞对行业现象发表看法时表示,剧集长度延伸实属正常发展,如同日常饮食般自然,无需过度讨论。他指出,过去剧集过度冗长的现象,源于部分资本方与创作者在单个项目中追求超额利润,倾向于通过延长篇幅来提升收益。这种商业逻辑逐渐影响创作心态,导致行业陷入浮躁氛围,最终衍生出诸如"注水剧""悬浮剧"等质量问题。
编剧孟婕表示:“这为她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她指出,传统长剧集以长篇幅展开叙事,而短剧集则强调短话短说,这种形式上的转变本质上是“内容表达方式的回归”。她透露,目前正着手推进多个原创项目,原本计划以三十集的体量呈现完整故事,现在则开始探索能否通过十余集的篇幅实现同样效果。
编剧袁子弹表示:“我对当前的调整感到十分坦然。过去剧集长度较长,主要出于单集制作成本及利润回收的考量。缩短体量有助于推动电视剧向精品化发展,更聚焦于故事本身的深度与质量。”回顾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早期剧集普遍篇幅较短,多集中于10集以内。以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为例,该作品仅有9集,每集时长约为35分钟。此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产电视剧的集数范围主要在1至20集之间,40集以上的长篇剧作在当时极为罕见。
从某种意义上讲,长剧集向短剧集的转型可被视作一种“回归本质”,或者说“重拾创作初衷”。这种回归不仅体现在形式层面的转变,更凸显了行业对高质量剧集创作的迫切需求与积极追求。关于长短剧集的博弈是否会演变为多元共生的局面,值得深入探讨。相较于短剧集,微短剧对长剧市场产生的冲击更为显著。若说“长剧集变短剧集”仍局限于内容形态的调整,那么当我们将视角扩展至长剧与微短剧的生态竞争,编剧群体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这一行业变迁?
根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首度超越电影票房总额470亿元。这一现象引发了产业界对"长与短"创作模式的激烈讨论。孟婕分析认为,当前微短剧更侧重于满足观众的情绪需求,而非深度构建叙事结构。然而,其"轻快短小"的叙事风格及情感共鸣能力,为长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在吸收长剧叙事技巧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艺术表达深度,实现从"情感满足"向"艺术表达"的升级。
在微短剧《家里家外》的剧照中,孟婕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不同形式的创作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她以小说的分类方式为喻,认为戏剧创作同样需要长剧、中剧和短剧的划分体系。随着行业发展,微短剧或将逐步融入传统剧集体系,扩充剧种分类,实现与长剧的协同发展。余飞则从产业角度指出,红果短剧自2023年问世以来,凭借创新模式在两年内迅速崛起,改变了行业原有的流量运作规则。其采用的免费观看策略正在重塑整个生态体系。据余飞预测,当红果短剧发展成熟后,或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涉足长剧制作领域。他认为微短剧最终会演变为剧集产业中的重要细分赛道,培育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作品。
袁子弹认为,长剧集与微短剧的竞争已上升为一个更广泛的议题。她指出,长剧集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微短剧,还包括游戏、电影、舞台剧、话剧、网文、动漫等所有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触动人心的艺术娱乐形态。在她看来,这场竞争核心在于艺术质量的较量——唯有那些更深入挖掘人性、更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才能成为主流的文艺表达。不过,袁子弹随即强调,这种竞争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一种良性互动。她认为,最终的演变将是渐进且自然的,而非刻意为之的转折。她不认为长短剧集的对立会持续到底,也不认为两者会彻底融合,从现实观察出发,她更倾向于认为所有艺术形式都将以共存的方式长期存在。
余飞目前正身处澳门进行生活体验,为筹备一部新的赌博题材电视剧积累素材。她表示跳看其实也是一种促进创作的方式,能够帮助自己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只要内容足够吸引人,观众是不会轻易跳过观看的。就像我第一次到澳门,听说有美食,不管多远都会去品尝",余飞笑着分享道。
孟婕在观看《喜剧大会》中呈现的小品《电影消亡史》后表达了深刻见解,认为当前部分影视作品存在忽视表演技巧、叙事逻辑及细节打磨的现象。若持续发展,这类作品将如同仅呈现故事大纲般缺乏生命力。与此同时,观众审美水平不断攀升,对剧作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苛。然而,孟婕仍对未来保持乐观,坚信优质内容终将获得市场认可,强调具备深度、广度与人文关怀的作品方能经久不衰。
袁子弹对观众跳看行为的成因分析更具批判性,指出若剧作本身缺乏吸引力,即便未设置跳看功能,观众仍可能通过倍速播放或弃剧等方式应对。他特别提到,优质剧作会激发观众反复品鉴的欲望,以《凡人歌》为例,其真实情节引发的"扎心"反馈恰恰印证了现实题材的创作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导演对跳看功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损害了创作者的表达尊严,但三位编剧普遍认为该功能体现了平台对观众观影习惯的适应,实质上是观众在倒逼创作者提升作品质量。
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适用范围,袁子弹主张不应将现实主义框架强加于所有题材类型,认为过度强调现实视角可能陷入经验主义误区。她指出观众对新鲜感和多元表达的需求,特别提到仙侠剧虽可与现实产生某种呼应,但未必需要采用现实主义风格。孟婕则认为,尽管观照现实具有现实意义,但讲故事本质是构建理想化场景,创作者应明确作品的核心价值。相反,余飞和王小枪等编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必然性,认为所有题材都需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同时应保持客观平衡,避免陷入极端写实或完全虚构的误区。
袁子弹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同类型的作品需优先完成该类型固有的基础任务。以偶像剧为例,其首要职责是为观众构建情感幻想空间,只有在完成这一基础功能后,才能进一步尝试现实主义的"拔高"表达。若跳过基础任务直接进行拔高,则如同囫囵吞枣,最终呈现的结果必然偏离类型本质。谈及创作本质,袁子弹强调创作者应忠实表达个体感知体验,当这种表达能够引发社会讨论或价值争议时,恰恰证明了创作的价值。但需注意,这种表达的价值并不等同于要求观众必须接受相应的价值取向。优秀的编剧应具备倾听观众反馈、总结创作经验的能力,但过度迎合舆论则会侵蚀创作独立性,当所有声音都被纳入考量,艺术创作的边界反而会消失。
孟婕从观众心理角度进行剖析,指出像《凡人歌》这类现实题材作品虽源自编剧的深入调研与生活经验,但部分观众因缺乏相似经历,容易产生“浮夸”的误解。例如她参与创作的婚姻题材剧,四十岁以上群体往往能产生共鸣,而二十多岁的观众则可能难以理解其中内涵。然而这种认知差异难以调和,毕竟影视作品需面向全年龄段受众,即便真实再现生活场景,仍可能因接受度问题引发争议。她强调,唯有创作者保持真诚态度,尊重自身内心表达,方能真正打动观众。
关于“为何近年缺乏优质剧本”的问题,编剧界“维权斗士”余飞给出了深刻见解。他指出行业协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是核心原因,维权困境尤其体现在署名权被随意篡改、无名编剧缺乏议价能力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创作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编剧不仅要专注作品本身,更需主动拓展影响力,因为缺乏知名度意味着失去与制作方博弈的资本。余飞坦言:“剧本创作本就艰难,结果完成后再被各方反复修改,最终面目全非。”他还提到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混乱感,导致编剧群体普遍处于焦虑状态,这种心理波动直接影响创作质量。
当被问及如何改善行业现状时,余飞给出了务实回应。他否定了单纯呼吁行业保护的思路,认为从业者自身都在应对生存压力。他寄希望于平台方的良性发展:“唯有平台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将微弱的创作力量转化为持续的能量。因为编剧处于创作前端,平台则承担着承载与推广的后端责任。”
孟婕认为,优质故事的核心在于“新”。《士兵突击》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源于其高水准的制作,更在于它填补了当时市场上缺乏的军旅题材创新表达。然而若现今推出《士兵突击2》,恐难以获得同等反响。她强调,“新故事、新人物、新表达”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关键标准,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漫长的季节》与《我的阿勒泰》等创新之作才得以诞生。
孟婕指出,在平台审核项目时由于新项目缺乏数据基础和可参考的行业案例,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支持。她强调,作为创作过程,创新是核心价值,因此呼吁编剧、导演、演员、制片方及平台方共同面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冲击、短剧模式的快速崛起,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持续演变,主张全行业应加强协作,以创新精神突破发展瓶颈。
袁子弹则从创作实践角度分析,主观层面创作者在单个项目中投入的精力较以往显著下降,导致难以进行长时间的生活体验与剧本打磨;客观层面则受到资方提供的创作周期限制、审查机制的规范约束及流程透明度不足,再加上拍摄环节与导演、演员等团队的协调成本,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着剧本创作质量的提升。
袁子弹指出,编剧在行业中的话语权长期处于缺失状态,致使许多创作者只能被动接受剧本被不断修改的现实,即便心有不满也难以有效干预。面对外部环境难以改变的现状,他强调编剧应更加专注于提升自身作品的质量。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从业者曾享受到丰厚的回报;而如今行业进入调整与挑战阶段,更需要积蓄力量、夯实基础、重视个人成长,并通过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结语:当《漫长的赛季》以12集的篇幅成为现象级作品,《我的阿勒泰》用8集构建出诗意的影像表达,市场已经清晰传递出信号——观众始终保持着对优质内容的期待。这场围绕“剧本危机”的探讨,或许不应导向悲观情绪,而应被视为推动行业自我革新的契机。短剧的爆发式发展促使创作向精品化转型,快速浏览功能的普及倒逼内容深度与质量提升,现实题材与创意想象在当下呈现出共生共荣的趋势。正如“危机”一词所蕴含的双重性,挑战与机遇始终如影随形。当业界共同努力摆脱“快餐化”标签,我们或许距离下一部《繁花》的诞生,只差一次真挚的“双向奔赴”。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