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影视剧:从《最好的我们》到《忽而今夏》,谁的DNA动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58更新:2025-09-04 19:53:32

近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片段引发热议——画面中,主角手握准考证在考场外疾奔,配乐恰是《追梦赤子心》,评论区几乎被"DNA动了"刷屏。这才恍然惊觉,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悄然来临。作为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我们今天不探讨复习策略,也不煽情励志,而是翻开影视剧这本厚重的青春回忆录,观察编剧们如何将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以比五三模拟题更令人上头的方式呈现。

01 倒计时牌前的众生百态
谈及高考,教室后墙那抹刺眼的倒计时数字总与姓名相伴。《大考》中金和县一中的学子们,清晨五点便在星光月影下开启题海战术,走廊里回荡的背诵声宛如当年高三的"真人秀"现场。最令人共鸣的是突如其来的挑战段落——网课卡顿、快递停摆、家长24小时监控,恰似2020年的我们经历过的困境。《小欢喜》里方一凡的班级则展现了更接地气的备考日常:倒计时牌前堆砌如山的教辅资料,后排男生在课桌下偷偷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前排学霸的草稿纸则密布着数学公式。

谈及高考的经典场景,考场外手持向日葵的家长群体无疑占据着C位。在《大考》中,周博文的母亲天未亮时便开始为儿子准备营养补品,其用心程度甚至超越了坐月子的照护标准。而《小欢喜》里童文洁的付出更为极致,她以高达一万五的租金租下学区房,深夜十二点仍守候在小区门口接儿子放学,这种近乎偏执的教育方式将"鸡娃"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最令人心碎的莫过于《最好的我们》中耿耿父母的默默守候,他们没有铺张的应援装备,仅以一把雨伞在考场外等待,见到女儿时第一句话是"饿不饿?妈包了饺子"。这份朴实无华的牵挂,恰似细水长流般温暖,远比那些轰轰烈烈的仪式感更能触动人心。正所谓中国式父母的爱,往往藏匿于"你随便考,妈在家等你"这样的日常絮语之中。

每年高考期间,"忘带准考证"的新闻总会上热搜,而《全城中考》早已将这一桥段演绎成经典。相比之下,《你好,旧时光》中陈瑶因考试迟到被班主任武文陆骑电动车紧急送考的片段更具现实共鸣。这个画面堪称为"墨菲定律"的现实写照——你越担心发生的事情,它就越可能成为现实。但真正的魔幻往往发生在真实生活中,还记得前年有考生临进考场时发现身份证遗落在宾馆,最终在交警骑摩托疾驰送行的惊险场面中,上演了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三分钟极限冲刺的剧情连最会编故事的编剧都不敢想象。

当然也有出人意料的设定,《青春派》中竟出现数学考试时主人公突然流鼻血的桥段,血珠滚落答题卡的画面光是想象就令人窒息。但角色硬是顶着"血染的风采"完成了整场考试,最终斩获高分。这恰说明高考不仅考验知识储备,更检验心理素质——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笔芯突然断墨,还是监考老师突如其來的咳嗽震碎你刚构建的思维框架。考后释放的桥段同样精彩纷呈,当《青春派》主角带着全班在操场裸奔时,这种违法但解压的举动令人忍俊不禁;《小欢喜》里学霸们在KTV唱到声嘶力竭,将《海阔天空》演绎成"高考版《忐忑》"的名场面;而《最好的我们》那群考生选择在天台看星星的文艺姿态,恰是青春剧独有的浪漫表达,这种不急着撕书反而静享星空的镜头,让人心生向往。

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如《忽而今夏》中何洛般,在考试结束后与挚友相拥而泣,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份情绪并非源于解脱,而是恍然惊觉曾经共同奋斗的时光已然落幕。正如网友所言:"高考最令人回味的并非结果圆满,而是命运的捉弄"。那些曾被反复诵读的课堂笔记终将化作师恩,而考场外绵延不绝的蝉声、准考证上稚嫩的面容,以及试卷上挥之不尽的铅笔痕迹,却凝结成青春最深刻的印记。

思绪至此,不禁回想起去年重返高中母校的情景,那时新一届考生正站在‘高考必胜’的横幅前合影留念。恍惚间,似乎看到十年前的自己正面对镜头比出‘耶’字,身后那面布满目标院校心愿的墙面,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期许。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高考始终作为一场成年礼,以多元的形式凝固着我们青春的岁月。也许多年以后,我们终将懂得,令人念念不忘的并非某道数学题的答案,而是那个为梦想倾注全部的自己。毕竟,人生真正的考场,远比高考更为广阔绵长。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