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更新:2025-07-24 12:56:28
2025年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面布局抗战题材重点电视剧制作与播出工作,推出《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反人类暴行》《风与潮》等作品,在坚守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创新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表达方式与叙事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品以叙事维度的突破为核心,通过微观视角解构宏大历史、技术赋能强化沉浸体验、国际视野重构历史逻辑等创新路径,打破了传统抗战叙事中的单一模式,呈现出更具人文厚度与时代价值的影像表达。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呈现出崭新的创作格局,逐步摒弃以战役进程为主线的线性叙事,转而通过小人物命运折射时代洪流。以刘戈建编剧、毛卫宁导演的《我们的河山》为代表,该剧由王雷、陈钰琪、焦俊艳、张天阳主演,计划于2025年8月下旬播出,以沂蒙山区为切入点,通过青年党员庄埼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故事,诠释"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深刻命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剧集运用超高清长镜头与细腻的生活化叙事手法,将战争史诗融入乡土烟火,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军民群像。
电视剧《归队》由高满堂、李立、汝盛、李洲担纲编剧,臧溪川、赵阳联合执导,胡军、李乃文、陈靖可、袁姗姗、蒋欣、林永健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该剧以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为时代背景,通过胡军饰演的排长老山东这一核心人物,串联起一群失散战友重聚的动人故事。剧情既展现了革命信念在艰难环境中的摇摆与坚持,也深刻刻画了人物情感的复杂纠葛与精神世界的觉醒历程。该剧采用“大题材小切口”的创作手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个体生命的细腻体验,使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更深刻地领悟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
与此同时,黄晖担任总编剧的电视剧《风与潮》以澳门抗日救亡运动为题材,通过粮食运输、金融战等非传统战场场景,深入展现抗战胜利背后的国际协作维度,填补了澳门抗战题材在影视创作中的空白。作品以地域性与专业性视角为切入点,将抗战史从单一的军事叙事拓展为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民族抗争史,不仅全面呈现了抗战历史的丰富内涵,更构建起一幅全景式的抗战历史图景。
在叙事策略上,这些剧作均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意识。例如,钱林森编剧、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阵地》另辟蹊径,聚焦桂林抗战文化城,通过郭沫若、夏衍等文化人士的笔战与舞台抗争,生动诠释了“文化抗战”的独特价值。剧中以《救亡日报》的创办、夏衍话剧的排演等史实为蓝本,艺术化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精神战场上的坚守与抗争,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的历史解读视角。
由张永新执导、王阳、万茜、黄澄澄等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八千里路云和月》,以严谨的历史考据为基础,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九位普通人在不同历史节点经历的中秋节故事。剧中通过"月"这一贯穿始终的意象符号,映射人物命运的起伏变迁与精神世界的成长轨迹,以庄重克制的叙事视角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作品既展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坚毅品格,又通过"舍小我,赴大我"的精神升华,传递出超越个体的生命力量。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手法,借助情感共鸣机制让抗战精神在当代语境中产生新的生命力,其"大情怀小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保持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巧妙契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由牟芯岑担任编剧兼导演,江奇霖、尹正、章宇、兰西雅、艾丽娅、蒋奇明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反人类暴行》,以揭露731部队的邪恶行径为核心主线,通过日本青年学者荒川良平的道德觉醒,形成跨越民族界限的反战叙事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作品借助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叙事,在确保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技术重塑影像美学体系。例如,《我们的河山》采用4K超高清技术拍摄,全程于山东临沂取景,通过沂蒙地貌的粗粝质感与战争场景的震撼长镜头形成呼应,将抽象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归队》则通过多线叙事结构,交织呈现抗联战士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光辉。
在历史考据与当代价值传递的平衡探索方面,《阵地》创作团队深入走访桂林多处抗战遗址,精准还原旧时场景及历史档案中的空袭细节;《归队》主创人员则通过实地调研东北抗联旧址,先后采访88国际旅后代,克服严寒与地形障碍,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林海雪原中捕捉震撼画面。在价值传递层面,《我们的河山》以"崮城"为切入点展现根据地建设史,将"人民战争"理念具象化为生活场景;《风与潮》则深入探讨战争期间商业伦理与民族大义的辩证关系,揭示经济战线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除已提及的影视作品外,国家广电总局还将统筹推进优秀作品展播计划,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级卫视及主流网络视听平台分阶段呈现。各地广电机构亦将组织抗战题材经典作品的集中播放。其中,“重温经典”专区计划在7月晚间时段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等剧集,8月将推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9月则安排《太行山上》于下午档播出,晚间档将呈现《亮剑》《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2025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实践,通过多元叙事视角与艺术表达形式,构建起抗战记忆的立体呈现体系,实现了历史影像的当代转化。此类创新不仅彰显对历史真实性的敬畏,更深化了对抗战精神时代价值的解读,其核心意义在于搭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叙事桥梁,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获得新的诠释维度。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