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32更新:2025-07-22 12:36:47
近日与朋友探讨,究竟什么样的电视剧才能被称为‘大剧’?我们一致认为,至少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该作品具有两大显著优势:首先,汇聚了实力派导演与编剧团队;其次,凭借高收视率与海量网播数据引发全民热议,其中"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等金句频上热搜,"你知道莽村的莽字,是怎么来的吗?"更以悬念式提问掀起话题浪潮。
《以法之名》堪称一部现象级作品,其演员阵容汇聚张译、蒋欣、李光洁、丁勇岱及刘佳等实力派演员,行业认可度极高。从收视表现和市场反响来看,该剧不仅保持了稳定的收视数据,更通过精湛的法律题材叙事成功实现破圈效应。
央视依旧展现出独到的选剧眼光。而今晚(7月15日),这部重磅剧集《浴血荣光》将接替《淬火年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正式开播。
本文将从剧情发展入手,回顾这一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组织了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民军队。
红军战略转移至闽西地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持续探索后,最终于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原则。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启动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军严密封锁,历经千难万险,先后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当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1935年1月15日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中国革命从被动到主动的战略转折,开启了通往胜利的新征程。
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史学习的深远意义无需赘述。从时间脉络上看,40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与2023年推出的《问苍茫》形成有机衔接,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建议按照《觉醒年代》《问苍茫》《浴血荣光》的叙事脉络,循序渐进地观看这三部作品。
有人曾质疑主旋律作品难以吸引观众,对此我持有不同见解。以《觉醒年代》与《山海情》为例,这两部典型主旋律剧集在播出期间不仅斩获了亮眼的收视数据,更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形成了持续升温的观剧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的观看热情显著提升,打破了传统观念中主旋律题材与年轻观众之间的隔阂。
在豆瓣平台上,年轻用户群体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获得数十万用户的评分,便是最直观的佐证。每当观看此类作品时,我总会联想到毛主席亲笔起草、周总理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自三年前起,在人民解放战争与人民革命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回顾三十年历程,那些在民族解放与革命斗争中捐躯的英魂同样永垂不朽!追溯至1840年,自那时起所有为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先烈,皆以不朽的精神永载史册!
在主创团队方面,由陈力担任导演、丁涵负责编剧的组合,展现出打造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佳作的决心。陈力此前执导的《海棠依旧》《古田军号》等作品广受好评,而丁涵凭借编剧处女作《山花烂漫时》刚刚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两位创作者的强强联手令人期待。
金牌编导搭档的强强联手,自然引发广泛关注。在演员阵容方面,同样令人惊艳。其中,青年演员王仁君饰演毛泽东主席一角,此前我对他的了解较为有限,但通过观看《古田军号》这部作品,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认知。
起初,我曾认为侯京健是诠释青壮年毛泽东最为出色的作品,其他演员的表现尚显不足。然而,随着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如今看来这一评价或许应添上“之一”的注解。值得一提的是,本剧与电影《古田军号》不仅在题材上高度契合,更因由同一导演操刀,导致演员阵容呈现出显著的重叠现象。
王志飞在影视剧中饰演朱德朱老总,展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功底。作为资深演员,他不仅能够驾驭《大秦帝国》中铁血手腕的商鞅,还能将《扫黑风暴》里复杂多面的反派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起初,我曾对王志飞亲和力与历史人物的威严之间形成微妙反差的演绎风格心存疑虑,但他在《古田军号》中的出色表现,已充分证明了其对朱老总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三位演员的选角同样引发高度关注,尤其是他们对不同角色的精准诠释,更增添了期待值。
以周总理特型演员孙维民老师饰演林裁缝为例,该剧中的周恩来总理角色则由中生代演员陈龙担纲。
观众不禁好奇,"蒙大统领"将如何诠释周总理温文尔雅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刘智扬与张一山此前在《古田军号》中分别饰演陈毅与林彪,而曾在《觉醒年代》中塑造鲁迅形象的曹磊,此次却意外转型出演蒋介石,展现了演员们多面的演绎能力。
角色跨度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部大制作剧集,汇聚了众多实力派老戏骨,堪称星光熠熠。董勇再度诠释彭德怀元帅的铁骨铮铮,侯勇则以精湛演技演绎贺龙元帅的豪迈气概,李幼斌、刘之冰等资深演员亦在剧中担任重要配角,为剧情注入厚重底蕴。
在《浴血荣光》的筹备期间,主创团队多次深入走访闽西地区,开展"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调研工作,与众多闽西革命先烈的后代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感受到革命先辈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力量。
历时270天的拍摄周期,剧组跨越福建、河北等多个地区进行实景拍摄,所有场景均采用实景拍摄,未启用任何棚内镜头。在福建龙岩的土楼群中再现"古田会议"历史场景,在河北井陉的山间沟壑中还原"反围剿"战斗场面,甚至战士们所穿的草鞋严格按照历史原型,采用稻草手工编织而成。
创作团队选择在真实场景及历史遗址中进行拍摄,这种沉浸式创作方式使主创深刻体会到历史氛围,从而实现对剧情与人物的高度还原。
除了这些之外,该剧还展现了极大的诚意。例如,在呈现毛主席于油灯下撰写《井冈山的斗争》的场景时,制作团队为捕捉其疲惫中透着坚毅的状态,反复拍摄了17次,仅仅"笔尖蘸墨"这一细微动作便经历了多次精修。
盛事将启,此刻静候帷幕开启。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