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948更新:2025-08-22 18:25:23
张钢的办公室布满他为《猫和老鼠:星盘奇缘》(以下简称《星盘奇缘》)设计的分镜草图,三十台电脑整齐排列在空间有限的工作区。过去五年,这些电脑的使用者们始终坚守岗位,未曾拥有完整的休息日。随着电影的正式上映,他们终于可以享受久违的假期。在漫长的制作周期中,墙上悬挂的数百张分镜曾令张钢倍感压力,作为导演的他甚至一度对项目前景感到忧虑,但最终这些分镜都成功呈现在华纳兄弟与中影集团联合出品的《猫和老鼠》大电影——《星盘奇缘》中。
五年前,张钢辞别被誉为国内动画电影行业“黄埔军校”的青青树动画,携手制片人杨劭靖创立初心映画。公司成立初期便获得华纳兄弟抛来橄榄枝,欲合作推出《猫和老鼠》大电影。彼时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尚处于《哪吒》系列尚未面世的萌芽期,而张钢认为这既是拓展商业版图的良机,更是向国际展示中国动画实力的舞台。他曾表示:“中国动画电影制作已日渐成熟,与我们合作的海外团队都渴望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的水准。”然而这条合作之路远比预想艰难,既无成熟范例可循,又需探索跨国制作流程,更遭遇了华纳兄弟内部架构调整等突发状况。
2023年8月2日影片上映后,张钢终于松了口气。尽管网络上出现“圈钱”等批评声音,但他并不在意,因为这些评价往往针对制作周期短、品质参差的项目。事实上,张钢自始至终未休过周末,春节期间也坚持日夜赶工。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引爆国产动画市场的背景下,他与华纳兄弟共同将《星盘奇妙》定为暑期档重头戏,团队为此几乎倾尽所有。
与《星盘奇妙》同期上映的《浪浪山的小妖怪》及《罗小黑战记2》等作品,使得主打“少儿”市场的《星盘奇妙》在票房上稍逊一筹。但张钢对影片充满信心:“虽然有观众提出质疑,但鲜有人否定电影质量。全球上映计划已启动,若票房表现理想,续作有望诞生。”五年间初心映画团队从30人扩充至近500人,每位成员都渴望在这一全球顶级IP中展现中国动画的水准。从最初被华纳兄弟退回的剧本到如今获得美国团队对动画表演还原度的赞誉,这段历程凝结着无数艰辛。
杨劭靖将这次合作称为“国产合拍动画电影从0到1的突破”,相较于票房数字,他更看重这一里程碑意义。他认为:“当下国产动画市场蓬勃发展,相信未来将涌现更多类似的合作模式。我们探索出的这条道路具有开创性价值。”对于张钢而言,影片成功上映本身即为巨大成就。在创立初心映画前,他曾参与制作中国首部被视作“成功”的院线动画电影——《魁拔》系列。从2011年担任美术导演到2014年执导《魁拔3》,虽未能实现盈利,但该系列作为面向青少年的“热血”动画电影,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口碑。豆瓣评分显示,《魁拔》三部曲均位列8分以上。而正是在青青树动画的时期,张钢首次参与设计国内动画电影工业化流程管线。他表示:“中国动画师过去多从事日本动画公司的‘飞机稿’制作——这一偏中后期的环节要求将画稿打包海运,国内画师需在24小时内完成返程制作。”
张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青树动画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动画技术,逐步扭转了国内动画产业的困境。当时公司160余名员工为确保角色形象统一,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工业化流程,包括镜头透视数据、开角参数,以及拍摄时的前景、后景与人物比例等细节,所有制作环节均需提前计算并交付后期制作团队。
谈及《魁拔》系列的创作历程,张钢坦言三部曲各自面临独特挑战:首部《魁拔1》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写实风格的先河,团队需从零开始掌握所有技术;《魁拔2》则需完成从2D到立体的转型,尽管国内仅有少数人参与过《狮子王》项目,但最终仍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突破;第三部《魁拔3》更要求在有限预算内打造"特效大片"。张钢回忆,自进入行业以来,他始终在攻克各类技术难关。
除推动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外,《魁拔》系列亦为中国动画行业输送了诸多人才。《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大鱼海棠》副导演裴斐以及《姜子牙》导演李炜等均曾效力于该团队。然而,尽管该系列获得诸多赞誉,却未能取得市场成功,最终陷入创作断档。
2017年,青青树动画联合创始人武寒青因寻找资金过度劳累引发疾病离世,后续影片宣布无限期延期。这一打击令张钢深受触动。他透露,《魁拔1》投资达3000万元,最终票房仅收回300万元,导演王川甚至抵押房产筹措资金,但这一数字对电影制作而言仍显微不足道。次年,张钢选择自主创业,创办初心映画。
该工作室首个重大项目为与导演杨凡合作改编小说集《继园台7号》,邀请张艾嘉、蒋雯丽、吴彦祖等明星配音,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此奖项使张钢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也促成华納兄弟与其合作。
2019年,张钢因其他项目与华纳兄弟接触,获悉《猫和老鼠》大电影的开发计划。华纳兄弟希望在该经典IP85周年之际,通过动画形式在新一代观众中延续影响力,并拓展中国市场。为此,公司在国内启动"海选"机制。凭借对国际动画市场的洞察,张钢与曾任职迪士尼的杨劭靖共同竞标。
为实现文化融合,他构思"屋脊兽"角色,借助穿越叙事将"汤姆猫"与"杰瑞鼠"引入中国神话体系。这一创意获得华纳兄弟认可,但实际制作却面临严峻考验。张钢坦言,华纳高层对制作要求极为严格,尤其强调"像"这一核心标准。这一看似简单的诉求,却让首次接触国际大IP的团队陷入重重困难。
制作过程中,团队曾向华纳提交一稿因"不像"被退回。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面临数据空白,所有工作均需从头开始。张钢提到,日式动画多采用"pose to pose"(姿势法)创作,而美式动画则以夸张的动作幅度著称,特别是《猫和老鼠》特有的挤压拉伸画面,这对技术实现构成巨大挑战。
为确保角色形象的准确度,团队成员累计绘制约10万张草图,从建模阶段便持续优化。杨劭靖指出,三维制作中可能出现正面与侧面形象不一致的问题,需进行反复调整。国内具备此类制作能力的团队寥寥无几,工作室为此开展了内部培训,对初稿进行了大规模修改,这一过程耗费巨大成本。
在项目初期的漫长阶段,张钢的核心任务聚焦于如何让三维人物形象高度还原原作设定,同时追求更具美式动画风格的表现效果。为此,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名为“C字曲线模型”的技术方案,该模型系统涵盖了手部与躯干的拉伸比例、头部角度与定位等多重参数调整。甚至要求电脑特效师同步练习手绘技巧,张钢认为若缺乏这一环节,便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神似”。随后他投入三月时间,对合作的40家工作室进行系统性培训。为确保“神似”标准的统一性,他建立了严格的沟通机制——坚持在当日内完成所有工作室邮件回复,并给出具体可执行的建议方案。这种对形象细节的执着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延伸至表演呈现领域。他将2023年《超级马利欧兄弟》大电影作为参照样本,逐帧拆解其色彩构成与场景设计,从中提炼出诸如“避免全黑场景”等关键创作准则。杨劭靖回忆称,两人常因创意方向产生激烈争论,“这或许是最普遍的导演与制片人矛盾。导演追求艺术表达,而我需要平衡商业考量,时常质疑某些色彩或道具细节的投入价值。但张钢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我们的分歧往往引发情绪化的交锋。”尽管团队已历经多年磨合,技术壁垒终究会随着时间推移被突破,但更多棘手问题却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畴。杨劭靖坦言,过去三年团队主要精力消耗在剧本打磨上,虽然进度表显示进展有限,但实际完成了大量文本层面的精细调整工作。
在动画电影领域,中美合拍模式并非没有先例。2019年国庆档,东方梦工厂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正式在国内上映。作为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合资成立的公司,东方梦工厂拥有顶尖的资源整合能力,其制作团队主要由海外精英构成。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该片的制作周期仍长达七年。制片人苏珊妮·柏林基(Suzanne Buirgy)曾坦言,中美合拍片的最大挑战在于跨文化沟通成本。"我们在特效制作过程中与东方梦工厂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时差问题让协作变得尤为棘手,但大家都致力于将影片做到最好。"杨劭靖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合拍电影的沟通成本远高于国产动画项目,且《雪人奇缘》的协作难度不仅限于时差。项目进度常受中美两地团队协同影响,某个剧本分镜的汇报可能需要等待数月时间。这种延迟对创意开发和制作流程产生了显著阻力,直至2023年才出现明显改善。
据媒体报道,华纳兄弟于2023年9月启动亚太地区组织架构调整,将中国区的院线发行与营销业务纳入美国总部直接管理。这一改变使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张钢透露美国团队成员已熟练掌握微信沟通工具,反馈周期缩短至24小时内。随着2023年底项目进入中期制作阶段,上映时间节点带来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快了工作节奏。尽管杨劭靖有在迪士尼工作的经验,但此次跨国合作的实际挑战仍超出预期。付款流程成为首要难题,因华纳兄弟在全球设有多个分支机构,每个事务对接的财务公司均不相同,导致付款地址频繁变动,需要完成大量合规性说明工作。
美国方的评估体系也呈现出独特性。据杨劭靖介绍,国内动画项目多以财务数据作为单一评估维度,而中美合拍需要综合考量财务数据、人力资源配置、制作周期等多重因素,并在制作过程中按阶段提交详细进度报告。"比如在某个关键节点,我们需要说明已产出的内容、对应的预算分配及财务匹配状况。"这种复杂评估流程显著增加了工作量。不过张钢和杨劭靖均认可华纳兄弟的契约精神,"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但华纳兄弟始终未中途退出。对我们而言,影片能够如期上映已是重大突破。"谈及未来展望,两人对这次"从0到1"的尝试充满期待。张钢表示即便因此错失部分商业机会,这段与华纳兄弟合作《猫和老鼠》的历史将成为国际市场的独特印记。杨邵靖则指出当前国内动画市场发展机遇良多,中美合拍片应成为重要合作模式。"《雪人奇缘》证明了原汁原味的美式IP可以由中方团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他强调,过去十年中国已培养出大量动画制作人才,现在正是推进此类项目的最佳时机。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