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12更新:2025-08-22 18:23:29
由一群平凡的“小妖怪”演绎的《浪浪山小妖怪》成为暑期档最耀眼的黑马。据不完全统计,该片上映两周后于8月17日晚9点票房正式突破10亿元(含预售),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将达到17亿元。这一成绩与暑期其他主旋律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南京照相馆》《东极岛》《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影片均展现小人物在宏大历史背景中逆风翻盘的叙事内核。尽管影片因邀请傅首尔、苏敏从女性视角解读剧情引发部分男性观众争议,但并未影响其票房表现,8月15日单日观影收入仍突破9600万。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开局低迷,多部作品表现欠佳。《酱园弄》遭遇滑铁卢,《聊斋》系列陷入困局,《荔枝》早在上映前便显露颓势,《东极岛》热度平平,《罗小黑2》则难以凝聚观众。唯有《南京照相馆》凭借稳定表现支撑起市场大盘。然而,剧情转折点悄然出现,一部名为《浪浪山小asley》的动画电影异军突起。该片虽延续了《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人马创作,但初期反响平平——点映阶段票房持续低迷,上映首周场均观众不足十人,单日票房仅突破200万元,业内对影片终票房预期为4亿元。令人意外的是,三天后票房开始逆势攀升,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老年观众群体自发形成观影热潮,豆瓣评分达到8.6。截至8月11日,该片已打破《大鱼海棠》保持的国产2D动画电影5.73亿元票房纪录,并成为首部跻身10亿票房俱乐部的国产2D动画作品。在相似题材中,为何《浪浪山小妖怪》能够凭借对小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在时代洪流中展现独特生命力,最终成为暑期档最具话题性的逆袭之作?
暑期档的“最大公约数”电影《小妖怪》的逆袭,体现的并非刻意的策略性布局,而是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它避开深度叙事与宏大主题的较量,巧妙填补了市场中温暖治愈系内容的空白,成为一部兼具普适性与亲和力的作品。结合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暑期档的抗日题材电影呈现出鲜明特色:《南京照相馆》率先开画,《东极岛》紧随其后,偶有《731》等影片穿插其中,引发部分观众的犹豫观望。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映的两部抗日题材影片均以虚构为主,将大量戏剧冲突集中于杜撰的主角身上,导致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产生偏差。其中《东极岛》依托2024年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史料基础,纪实与虚构的界限更加清晰,因此也被部分观众贴上“抗日神片”的标签。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南京照相馆》所引发的讨论,历史教育固然重要,但应注重青少年接受度的适配性。两部影片中均包含杀害儿童或婴儿的情节,尽管剪辑手法有所差异,但整体尺度偏大,导致受众群体受限,从而影响票房表现。相较之下,《浪浪山小妖怪》在虚构与纪实的平衡上展现出独特优势——一方面其改编自《西游记》,本质是建立在玄奘取经史实之上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并非简单复刻经典,而是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番外故事。影片最终巧妙回归原著主线,既保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完整叙事框架,又未削弱原有的磨难体验。在家庭友好度方面,《小妖怪》堪称完美典范:全程无敏感内容,堪称全年龄段“通吃”的动画作品。这种无风险的定位使其在后半程实现票房逆袭,单日票房超越《南京照相馆》也显得理所当然。而在喜剧片领域,就笑点密度而言,《浪浪山小妖怪》同样超越《荔枝》《戏台》等竞品,其核心创意始终保持着错位的喜剧效果,并在情节设计上持续创新,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戏台》堪称陈佩斯先生的自我反思之作,若彼时他因版权纠纷与央视春晚产生隔阂后不久便推出此类电影,或许会引发全民关注热潮。然而,71岁的陈佩斯已阔别银幕30年,其在当代观众中的认知度显然有限。相较之下,《小妖怪》以"蟾猩猪韭"四妖对黄眉怪的反抗作为主线,展现出截然不一样的叙事力度。这些没有背景的妖怪们以自组织方式开启取经之旅,源于对生存困境的深刻认知与对尊严的主动追寻。这种源自《西游记》文化母体的创作根基,既消解了观众理解门槛,又通过动画形式实现了家庭与成人观众的双重触达。影片巧妙平衡了娱乐性与思想性,使不同年龄层观众在观影中获得差异化收获:儿童沉浸于奇幻世界,青年共鸣于职场困境,长者则体味善良与坚韧的永恒价值。它不刻意引导思考却激发情感共鸣,摒弃视觉奇观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最终成为家庭观影的完美选择——当众说纷纭的选片困境出现时,这部作品始终是万无一失的观影方案。正是这种精准的定位,使其在暑期档成功吸纳了其他电影未能触及的观众群体。
作为电影界的新锐导演,於水的喜剧天赋源自早年网络短剧的打磨,而这段经历与他与大鹏的合作渊源密不可分。十年前,大鹏尚在搜狐任职时曾主导制作《禽兽超人》动画短剧,担任监制一职,该系列前两季在搜狐视频独播(此前一季《否否正能量》曾在其他平台播出)。剧中主角否否试图打造无地沟油的健康煎饼,却在实践"小目标"时陷入官场困局——为自家蛋鸡办理健康证需辗转多个部门,最终因推诿扯皮而耗尽精力。这些充满现实隐喻的细节,令人联想到同年大鹏执导的电影《煎饼侠》,以及《荔枝》中主角被官僚系统反复踢来踢去的戏剧化场景。
2017年之后,《禽兽超人》停更,大鹏也辞去了搜狐职务,而於水则陷入创作低谷,与大鹏再无合作。直到2023年,他以《中国奇谭》系列中《小妖怪的夏天》开启新篇,并执导暑期档动画长片《浪浪山小妖怪》。《禽兽超人》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奇幻桥段——否否化身螳螂对抗强拆、在诈骗案中变身为青蛙用舌头勾住手雷,最终化为力大无穷的猩猩与歹徒同归于尽——成为《浪浪山小妖怪》中山寨版唐僧师徒的创作原型。该系列动画短片以高口碑获得认可,四季评分均在8.7以上,最高达9.3分。
《小妖怪》虽采用大银幕叙事,但其创作内核与《禽兽超人》一脉相承。导演於水在作品中延续了对社会弊病的批判精神,通过借古讽今的方式展现小人物困境,尽管相较于网络短剧的直接表达有所收敛。这种对底层困境的关注与社会现实的映衬,依然彰显出创作者为普通民众发声的艺术追求,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动画的现实主义笔触。
在影视作品中描绘底层群体的生活,往往能引发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然而,小人物题材同样具有双面性,尤其当创作者已获得一定成就时,这种题材更容易带来反作用。典型案例包括徐峥的《逆行人生》与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大鹏以“屌丝”形象出道,十余年后的《浪浪山小妖怪》虽将故事背景“穿越”至唐朝,制作成本显著提升,但在票房表现上仍不如《煎饼侠》。究其根源,尽管《荔枝》中角色经历了从忍辱负重到痛斥权贵的转变,但其本质仍服务于王权体系,在困境中被动挣扎,唯有在绝境中才迸发出微弱的质疑。而《浪浪山小妖怪》的突破在于,主角们在长期受压迫后,主动选择“掀桌”:他们不再屈从于既定命运,而是以“他们能取经,我们也能”的信念发起挑战。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反抗的转变,相比大鹏饰演的李善德更具现实意义,精准击中当代“打 worker”渴望掌控人生的心理痛点。主角的动机从“要我做”升级为“我想要”,这种源于底层的生命力成为影片口碑的核心驱动力。每个观众心中或许都暗藏着类似诉求:不愿再随波逐流,想要为自己活一次。而《浪浪山小妖怪》中的角色恰恰付诸行动,即便明知自身能力有限、前路险恶,仍选择孤注一掷。观众观看此片,实则是在寻找“理想中的自己”——一个敢于对生活说“不”的存在。我们为他们呐喊助威,实则是在为内心那份不甘平凡的火焰注入力量。当然,《浪浪山小妖怪》也存在争议。其前身《中国奇谭》短片中的小猪妖仅有刷锅技能,且结局近乎被孙悟空打死。而动画长片因需强化戏剧冲突,在不能全靠文戏的前提下,被迫为角色增添“大招”(来自父亲的传承,且仅限使用一次),这一设定虽推动剧情走向决战,却也导致角色转变显得刻意。但瑕不掩瑜,只要能打动人心,便足以成为佳作。
《浪浪山小妖怪》的惊艳表现,使得《中国奇谭》这一IP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外界不禁思考:该系列其他短片是否也具备电影化潜力?然而,需清醒认识到,《小妖怪》的爆款效应源自多重偶然因素构建的特殊路径,并非可简单套用的公式——国民IP、小人物、喜剧元素与现实讽刺的组合。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屡见不鲜,但大多遭遇失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曾以颠覆性设定(如让孙悟空陷入爱情)成为经典,然而在1995年首映时票房惨淡,直至互联网时代才借由口碑发酵实现现象级传播。当刘镇伟与周星驰试图以西游IP延续辉煌时,市场反应却未能达到预期,最终沦为昙花一现。十年前引爆市场的《大圣归来》曾被视为国漫崛起的里程碑,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唐僧塑造成的市井少年陈江流儿,从而深化了与孙悟空之间的情感联结。而田晓鹏随后推出的原创动画《深海》则因执着于粒子水墨特效,导致作品口碑与票房双收影响。至于传说中的《大圣闹天宫》,其2028年上映的传闻或许反映了市场对西游题材改编难度的共识。《中国奇谭》系列之所以获得广泛认可,核心在于其艺术风格与叙事逻辑的多元探索——每部短片都独立成章,形成完整而独特的艺术生命体。其中,《小妖怪》凭借清晰的叙事脉络、普世情感内核、熟悉的传统文化语境以及商业娱乐属性,被普遍认为最具长片改编价值。
该系列中其余作品的艺术价值往往沉淀于非线性叙事结构之中。这些创作呈现出简约而富有象征意味的特质,其完整的艺术表达恰恰源自于作品的短小精悍与留白艺术。若强行将其拓展为90分钟的商业长片,填充情节线、构建戏剧冲突,很可能会在逻辑框架中消解其神秘特质,导致核心魅力的流失。以《鹅鹅鹅》为例,其独特之处在于营造出难以言说的东方志怪美学,仿佛散落的梦境碎片,充满隐喻与未竟之意。如何将一个飘渺的梦境转化为半小时的清晰叙事,而不使其在理性解读中丧失诗意?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把控,犹如在钢丝上行走般微妙。而另一部分作品则承载着深层的哲学寓言与个体化的风格实验,更像是一幅幅需要静心凝视的写意画作,其价值在于言外之意与意境的传达。将这类作品转化为依赖明确情节驱动与人物动机的商业电影,不仅面临创作上的挑战,更可能引发对原作精神的误读。
正因如此,《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就为中国动画IP开发提供了深刻启示——这并非一个可复制的商业模板,而是对‘尊重’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入探讨。创作者需珍视每个作品独有的艺术特质,探索契合其特质的表达途径,而非以单一的商业逻辑束缚多元创作可能。有的叙事应以恢弘视角展开,有的则需以细腻笔触雕琢成令人沉醉的意境之作。归根结底,该作品的脱颖而出源于其精准把握了当代观众内
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份成就实质上是人性光辉的胜利,是个人情感在宏大叙事夹缝中实现的突破。展望未来,中国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唯有坚持真诚地描绘人性故事,方能在
艺术长河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