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想天开》上映40周年,特里·吉列姆谈新片推进困难 -

来源:人气:445更新:2025-07-26 18:04:09

今年有多部影片迎来上映40周年的纪念,这充分印证了1985年堪称电影丰收年。在近日闭幕的第29届意國翁布里亚国际电影节上,84岁的英国导演特里·吉列姆作为受邀嘉宾出席,参与了其1985年经典作品《妙想天开》的40周年特别放映,并荣任本届电影节荣誉主席。

特里·吉列姆执导的《妙想天开》(原名《巴西》)以反乌托邦的未来英国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在全面资讯监控体制下,个体逐渐被逼向精神崩溃的荒诞图景。该片由大使影业(Embassy International Pictures)投资制作,自1985年2月起在欧洲陆续上映;然而由于北美发行方环球影业的种种阻碍,影片在美国的上映被推迟至1985年圣诞档期。最终北美上映的删减版未能获得预期反响,票房表现欠佳。在次年举办的第58届奥斯卡奖上,该片仅获得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艺术指导两项提名,最终均未获奖——当年的竞争者包括1983年上映、今年迎来40周年的《回到未来》,而真正的赢家却是彼得·威尔执导、哈里森·福特主演的《证人》,这一结果至今令人感到意外。

特里·吉列姆执导的《妙想天开》在叙事架构上巧妙融合了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文学精髓与费里尼的 surrealist 风格。该片最初剧本名为《1984又二分之一》,既呼应了奥威尔经典小说《1984》的极权主义主题,又暗含对费里尼杰作《甜蜜生活》的致敬。然而由于1984年10月上映的电影版《1984》已占据市场,吉列姆最终决定以电影主题曲名称作为片名,这一取舍既体现了他对两位艺术先驱的敬意,也展现出其独特的创作智慧。

《妙想天开》剧照中,乔纳森·普莱斯饰演的山姆是档案馆里一名循规蹈矩的普通职员。他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使他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却在梦境中化身为拥有羽翼的英勇战士,不断解救遭遇困境的年轻女子。这种虚实交错的设定,最终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一场意外的邂逅——他遇见了梦中女子,却不料因此被卷入前所未有的命运漩涡。

《妙想天开》的剧照与特里·吉列姆创作的《时空大盗》《渔王》《十二猴子》等作品,以及他在英国喜剧团体巨蟒剧团(Monty Python)期间与约翰·克里斯、迈克尔·帕林共同拍摄的《万世魔星》(Life of Brian)形成呼应,延续其挑战权威、以荒诞手段解构现实的创作理念。时至今日,该片已被全球影迷公认为影史最杰出的科幻佳作之一,影响了诸如让-皮埃尔·热内、蒂姆·伯顿、科恩兄弟等后来者。吉列姆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争议与突破,其作品中常以小人物对抗僵化体制的叙事结构,与《妙想天开》的寓言内核形成呼应。该片原本的灰暗结局及142分钟片长,曾引发时任环球影业主席锡德·谢恩伯格(Sid Sheinberg)的不满,导致公司秘密重剪影片以呈现光明结尾。为维护创作自由,吉列姆无奈之下在好莱坞《综艺》杂志发布整版广告,公开揭露双方分歧,激进的举动令其一度成为好莱坞体制内的异类。

在《终极天将》(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的制作过程中,最初负责该项目的英国制片人大卫·普特南(David Puttnam)在开拍仅两周后便被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解职。接任的美国制片人道恩·史提尔(Dawn Steel)则有意让前任陷入被动局面,为吉列姆设置了诸多难题。影片最终仅发行了117份拷贝,远低于当时商业片两三千份、独立文艺片至少四百份的常规发行规模,实际上已为作品判了死刑。而吉列姆此前的另一部作品《杀了唐吉诃德的男人》(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拍摄困境,直至2018年才得以问世。然而,自该片问世以来,至今已过去七年,吉列姆仍未推出任何新作。

特里·吉列姆在意大利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其筹备中的新作《末日狂欢》(Carnival at the End of Days)剧本早已完成,主演阵容包括约翰尼·德普、亚当·德赖弗、杰夫·布里吉斯与杰森·莫玛等已确定,但项目因资金问题陷入停滞。他表示:"如今电影制作环境已今非昔比,制片人、投资人和电影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显降低。" 吉列姆认为,一方面自身年龄增长,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创作压力,也更谨慎对待与资本方的分歧;另一方面,他批评当代电影缺乏精神深度:"这些作品技术精湛,但看完后不会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无法激发思考,这种状态令我感到悲哀——或许只是我老了。" 对于该片的未来,吉列姆坦言短期内难觅投资人,因此将重心转向全球电影节巡礼。他表示:"参加电影节纯粹是为了倾听观众的反馈,当他们说喜欢我的电影时,这正是我最渴望听到的肯定。我希望作品能带来独特的影响力,既引发思考又制造欢乐,这种期待让我始终保持创作热情。"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