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399更新:2025-07-24 12:55:35
近期,腾讯、京东、小米、百度及小红书等科技与互联网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短剧领域。腾讯低调推出名为“短剧”的微信小程序,主打全网热门优质剧集的免费观看服务;京东集团则以百万年薪高调招募短剧运营人才,释放强烈布局信号;小米旗下Redmi品牌正式宣布首部精品短剧《时空合伙人》定档,品牌总经理王腾不仅客串出演,还现身预热海报,展现对内容生态的深度参与。
以信息流起家的平台也纷纷发力短剧市场,百度推出首款免费短剧APP“好看免费短剧”,抖音系则有“红果免费短剧APP”作为竞品,两者均在播放过程中取消插播广告。小红书携手知名电影节平台FIRST发起“红镜短剧计划”,旨在发掘更多短剧创作人才。这些头部企业的密集动作再次点燃了短剧行业的热度,使得业内及外界更加明显地察觉到,短剧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转型。
相较之下,传统影视综艺在暑期档本应迎来丰收,却表现出疲软态势。《以法之名》在期待中陷入剧情中断的争议,《酱园弄》这款集结豪华阵容的大制作上映25天仅收获3.74亿元票房。暑期档十余部影片中,仅有《长安的荔枝》有望突破10亿票房,相关数据令人感到惋惜。传统文娱形式的持续低迷与生产规模缩减已成定局,电影、大剧及综艺进入创新瓶颈后,相关领域的创作人才积极性一度难以获得有效回应,大量人才选择离开并转向新兴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看似被动的转型反而成为短剧和团播等新兴业态快速崛起的关键推动力。在新型文娱生态中,从业者与行业实现了精准的双向选择。影视综艺的光环逐渐褪去,而新兴市场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入“阵痛期”是当下电影市场不可否认的现实。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7%。到了2025年,除《哪吒2》在春节档的亮眼表现外,清明和五一等重点档期均未达预期,整体票房低迷。在电视剧领域,“集数向短”已成为行业共识和生存刚需。自今年2月起,优酷传出自制剧和定制剧缩减至12集以内的消息,爱奇艺和腾讯也采取了类似策略。从年初的《沙尘暴》到《在人间》,集数不超过20集的迷你剧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印证了行业持续转型的趋势。
综艺领域则呈现出对N代节目的依赖及向轻量化模式转变的特点。云合数据显示,2025Q1季播综艺共推出60部(不含衍生和晚会),其中综N代占47档,且全网网络综艺有效播放量TOP20中仅有《一路繁花》和《团建不能停》两部新节目。与此同时,制作成本较低、体量较小、排播更灵活的轻量综艺频繁上线,优酷的《友间合租屋》、芒果TV的《姜姜好》以及腾讯视频的《导演请留步》等节目,均以较小规模引发了超预期的市场反响。
这种供需关系的调整背后,揭示了传统文娱“笨重”的生产体系与当前市场对“轻盈”需求的根本矛盾。传统制作模式导致作品呈现长周期、高成本、低容错的特点,与观众日益增长的碎片化、互动化与新鲜感需求脱节。一部传统剧集的制作周期通常约为14个月,如《藏海传》等S 级别大制作从拍摄到上线耗时更长,这一过程中市场受众的偏好不断变化,投资回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电影制作流程更为精细,投资超3亿元的《酱园弄》制作周期甚至长达七年。
制作周期漫长,传统影视的演员阵容、服化道预算一旦确定,即便风格过时也只能硬着头皮推进。在资本理性回归的大背景下,这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模式彻底粉碎了传统文娱“烧钱换增长”的幻想。因此,以短剧和团播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迎来蓬勃发展,它们精准规避了传统文娱的不足,以“轻装上阵”的姿态契合了市场需求。
头部团播公会如SK和OST深谙灵活性之道,其公会赛从策划到落地时间不超过两周,音乐风格和互动形式紧随潮流,主播服装造型会根据直播间粉丝反馈实时调整,能在甜美元气风和酷飒拽姐风之间灵活切换,完全摆脱了传统综艺冗长的筹备周期限制。团播的制作成本大多在10-100万元之间,仅为传统综艺的十分之一,却可通过粉丝打赏和广告植入快速实现盈利。据相关报道,某些头部团播工会单场创收超1200万元已成为行业常态。
团播的强互动性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粉丝的弹幕留言能够直接影响主播的表演内容,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粘性,促使“团播偶像”与粉丝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情感纽带。短剧的兴起更是将轻盈与快速反馈的特质发挥到极致,例如《念念有词》根据观众反馈选择刘念、何聪睿进行三搭,获得积极反响,成为红果站内首部“双破亿短剧”——观看量突破10亿,热度值突破1亿。腾讯视频的《重返八零共白首》融合了重生、换嫁、认亲、商战、逆袭等多重爆款元素,上线后多次登顶DataEye短剧热力榜,收获热力值1195.32万(近似充值额)。
短剧的紧凑叙事节奏精准契合了现代观众的碎片化观看需求,1-3分钟的体量让用户能在通勤、午休等零散时段轻松完成一集观看,叠加多层反转的剧情结构则有效巩固了用户黏性,使该形式在竞争激烈的文娱市场中占据独特优势。当传统影视综艺因资本收缩陷入发展困境时,团播与短剧的崛起揭示了文娱产业的核心规律——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内容创新,这种行业融合趋势正推动市场向更深层维度演进。
2025年第一季度,横店影视城迎来超过600个竖屏剧组拍摄,相当于单日即有7个剧组同时投入拍摄,这一规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有余。在短剧热潮中,曾参与《琅琊榜》《甄嬛传》等经典剧集的编剧、美术指导、灯光师等专业人才纷纷转向短剧领域,形成跨业态的人才流动现象。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职业变更,而是实现专业经验与新兴业态的精准匹配——传统影视从业者积累的剧本架构、现场调度、技术执行等核心能力,恰好弥补了短剧初期“草根化”制作的不足。
作为行业转型的重要节点,横店从业者通过跨界赋能为短剧注入专业动能。数据显示,短剧市场正经历从粗放式生产到精细化制作的蜕变过程。在制作层面,专业团队运用LED动态背景、精致灯光舞美营造多元氛围、通过变装特效增强沉浸体验等创新手法,使短剧从单机拍摄升级为极具视觉震撼的微型剧场,成功摆脱“低质”标签。
具体案例显示,具备十余年传统影视经验的导演王亚,其执导的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叙事架构与视听质感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准,既保持短剧的节奏张力,又实现与长剧相当的制作精度。腾讯视频推出的《重回七零我能无限抽奖》更通过技术赋能突破年代剧的视觉框架,运用动态光效与粒子特效构建抽奖系统的奇幻场景,创造出现实与想象的无缝衔接体验,成功打造小体量作品的大制作视觉效果。
《父罪无岸》通过精妙的画面设计传递深层寓意,当女主角处于被囚禁状态时,镜中蜷缩的影像不仅直观呈现其生存困境,更以镜面的易碎特性隐喻其被动处境。该作品在竖屏短剧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通过细腻的构图与光影设计,使短剧具备媲美长剧的质感与思想深度。从技术创新到内涵挖掘,竖屏短剧正逐步突破传统边界,展现出传统影视创作者在新媒介环境下构建叙事新范式的实力。当团播舞台融入暴力美学与镜头语言革新,当短剧制作深入探讨色彩心理学与场景风格设计,传统经验与新兴需求的融合不仅夯实了内容为王的行业基础,更激发了创作领域的创新动能。这种新旧交替的行业变革,正推动文娱市场持续迸发活力,实现多维度突破。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